荣宁两府的故事原型元末大梦归与句容郡王

2023/4/13 来源:不详

春季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czk/mipso_7081102.html

《红楼梦》用易经谋篇布局,有一条线贯穿商周之变、王莽之变,再到安史之乱,相对敏感的宋金之变表现为在鸳鸯那儿提了宋徽宗、赵孟,香菱学诗强调了陆游,而苏东坡出场更多。但是作者就是不提与南明灭亡更有对比性和相似性的元灭南宋“代玉”,而且作者显然没有忽视“华夷”的主题,因此反复提到安史之乱杨贵妃。欲盖弥彰,甄士隐就是“真事”似隐实显。刻意不提是因为着墨更多。《红楼梦》前篇设定的故事原型就是元末明初的大梦北归。

金陵贾府的原型,就是元末第一家族“玉”氏“句容郡王”;荣、宁两府是一王两府,“句容郡王”的元初采邑有两处:句容(户)及溧水(户)。是元朝为数不多的军功实封户。实封食邑民户的租税全由实封户享受,还可以“官一子以督赋”,拥有直接征税权和支配权,并无需上缴。这就是句容的荣国府与江宁的宁国府的来历,一家两府。

元顺帝以及钦察“句容郡王”家族大梦北归,句容郡王大部往北发展成为喀喇沁蒙古雄踞关外,另一部分散落江湖,有一些力量向南归金陵融合到朱元璋“宝玉”系统。朱元璋就是得到句容郡王集团资助扶持的应天府贾雨村;王家是句容郡王的亲戚故人王保保;薛家是关外的喀喇沁蒙古,就是帮朱棣夺天下的“兀良哈三千人为奇兵”,也是协助大清夺天下的“蒙古八旗”的主要来源;史家估计是为大明世代镇守西南的俞家势力,清初十二世鼐臣、鼎臣与史太君俩内侄同名。“元宵”“祸起”,甄士隐去乡下投靠岳父封肃(封叔),就是“太平王”唐其势与弟弟句容郡王及姐姐答纳失里皇后(标准贾府结构)被伯颜政变杀死后,子弟“奔向金陵”老句容郡王“叔叔”(“封”了至少5代);一僧一道的原型是句容宗教的独特格局,一个小地方境内,既有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又有道教第一福地“上清祖廷”茅山,而且两山都是秦淮之源。

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往往忽视或想当然了这一个重要问题:荣、宁两府的来历。既然三春、三玉、四家、四府讲的是明末清初政权更替,作者又特意强调故事不知哪个朝代,这是典型的此处无银。根据作者的格局与笔法,可以推断:“代玉”的原型故事是元朝末年;故事的枢纽是元末明初的重要变量“句容郡王”与句容人朱元璋;触发点就是元文宗的南京王府“天界寺”原址“朝天宫”。大观园名字出自《易经》与《阴符经》,主要讲文明;曹雪芹名字来自曹洞宗、苏东坡、《阴符经》、《美芹十论》、阳明心学等多合一的思想境界;荣国公的原型就是元末第一权贵家族“句容郡王”“太平王”“荣国公(完全一样)”燕铁木尔家族。他家旁支同族封“溧阳郡王”。自然,天下第一“脂砚斋”就是“秦淮”,东为南京明皇宫,西为“朝天宫”(金陵城市起源地),南为天下元代总寺“天界寺”新址与明代天下第一寺“大报恩寺”(琉璃世界)。沿着秦淮河向东,北源为天下第一律宗宝华山“隆昌寺”,正东源为道教第一福地“上清”派与药宗“葛皂”派祖廷“茅山”,南源为江宁溧水。秦淮的三源都在“句容郡王”片内。

“句容郡王”家族的正式姓氏是“玉里伯牙吾氏”,即姓“玉”。这个蒙古家族发源于“红山文化”核心区“赤峰”,就是一块大荒中的“红石”。满清前辈金人兴起,他们随“西辽”西迁中亚东欧,成为东欧大草原的“钦察”国主;铁木真蒙古兴起,他们又跟随西征的拖雷及蒙哥东进南下,拖雷孙子忽必烈开国,他们是元勋与忠诚护卫,获封五代“句容郡王”;元末句容郡王燕铁木尔势力达到巅峰时,与蔑尔乞系伯颜恶斗,“虎兕相逢”天下大乱;元末明初,疑似钦察“玉”氏后人朱元璋扫灭群雄,把破家仇人元顺帝赶到大漠;疑似钦察“玉”氏后人朱棣,联合赤峰大宁钦察系“玉”家后人“喀喇沁”精骑,发动靖难,再夺天下;明末清初,大明朱玉子孙被满清屠戮殆尽,钦察系“喀喇沁”再成“蒙古八旗”助纣为虐,从此盘踞大宁,守住祖地。这块大宁祖地在辽代称武安,金代又改名武平,也许是要“兴宗”的“洪武”的来历。站在“玉”家的立场,从赤峰出发,西迁-东回-南下-北上,历经北朝辽、金、蒙、满,南朝宋、元、明、清,最后又回到了原点,就是一场跨世纪跨地球的“大梦归”。

《红楼梦》作者们特意借用元末明初“句容郡王”荣、宁二府故事为底。一是历史演变环节类比的考虑;二是作者所处地理文化环境的联想;第三个原因是避祸的考虑,这是最重要且必要的。在文字狱严酷的环境下,作者们必须考虑被举报查抄的局面,应对的托词,他们已经想好了。这是元末“句容郡王”家亡血史,由蒙古人后裔冒辟疆负责自圆其说。

“曹雪芹”的取名非常用心良苦,是“字字血泪”的顶级重点。理解其含义的关键首先是“曹”字,千万不能直接设定成作者的“姓”,作者不愿意暴露,为何暴露姓氏?曹本义为救济粮、粮草、饲料,转义为吃粮之人、庶人或“众人”。除了用于姓氏与古代国名以及曹洞宗等名字,曹的含义就是“等”“辈”。尔曹(你等,你辈);吾曹(我等,我辈)。《诗·大雅·公刘》:“既登乃依,乃造其曹。”《管子·法法》:“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矣。”《左传·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绞虐其舆臣,使曹逃。”《国语·周语下》:“且民所曹好,鲜其不济也。”这些古文中,“曹,群也。”都是“众人”之意。曹就是众人,非常明确的集体创作,表达集体状态与抱负。再结合“芹”的苏东坡、辛弃疾、鲁王伯禽等三个境界。

“曹雪芹”有三层含义:

1,“雪底芹芽”,如苏东坡境界的明末才子与才女们。

2,“曹党起而乱贼作矣”,汉留、洪门、天地会这些“曹党”,要雪仇雪耻,就是“同志们”。“靖康耻,犹未雪”,辛弃疾、陆放翁恨“何时灭”。如今,再添大耻,“曹党”也要拿出《美芹十论》,而且阴谋修德,冷子结网。

3,思想性升级的“曹雪芹”融合包含了姬子、曹洞宗、西学等等,要炼出一味补天大药“通灵宝玉”,治愈中华,终能再兴。

“曹雪芹”代表的作者群基本可以分为南北两个组合。南组合以方以智与冒辟疆为中心,吸收了董小宛等秦淮才女。北组合以顾炎武为核心,吸收了梁清标、傅山、李因笃。南北组合的交集吸收了王夫之、黄宗羲、李士淳等人参与后期补充。南组合负责初稿《石头记》与第二稿《情僧录》,以反思南明亡国史为主题与主要内容。南组合并负责统稿整理,统稿人最可能是冒辟疆。北组合负责加入南组合不熟悉的清廷内部斗争与“雀金裘”故事,合并构成完整的明末清初历史记录《风月宝鉴》。宝鉴的“风月”既包括秦淮风月也包括满清叔嫂风月。最终提炼升级成为《红楼梦》的哲学思想来自方、顾、黄、王四大家。作者之间的交流通过汉留和洪门的网络完成,各种的评语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因为需要洪门票号、镖局、码头等网络传抄传递,最终的《红楼梦》在传抄过程中自然成为洪门的组织文件,在统一统稿人冒辟疆去世后自然演变出多个版本。如果简化一下《红楼梦》最重要作者群,“曹雪芹”=方以智+冒辟疆+顾炎武。

仅仅从文学角度不能看懂《红楼梦》,仅仅从元明清历史角度看不透《红楼梦》。从《周易》结构,加上阳明心学、曹洞宗佛学、阴符道学的精萃版佛儒道三合一,再结合西学,在中华第三个千年的历史大转型节点时刻,作者要为中华开出“风月宝鉴”“通灵宝玉”的“药地大智”。如果将她分解,就是顾炎武、黄宗羲、朱舜水、王夫之的思想,如果顾、黄、朱、王写的是《六韬》《阴符经》《周礼》《尚书》,那么本书主要作者原创的野心是写出新时代的《周易》《诗经》。“宝钗”“黛玉”“妙玉”三合一就是“曹雪芹”。

“玉”氏燕铁木尔家族,是元末明初的多尔衮,而且更加重要。钦察的突厥语意是“空心树”及“红色”(木与朱)。当年蒙古军打到玉里伯里山(Ilberi),钦察部国主忽鲁速蛮与其子班都察举族迎降,追随蒙古回到东方,因战功卓著,父子追封“溧阳郡王”。班都察死,儿子土土哈英勇善战,忽必烈下令土土哈掌管全部钦察军并选勇健者入宿卫,后扩大为钦察亲军大都督府。下辖隆镇卫人,在右钦察卫1万人,龙翊卫人,东路蒙古元帅府1万人。是元朝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土土哈开始“玉”家封了五代“句容郡王”,第一代土土哈,子八人,分别是:塔察儿、太不花、床兀儿、别里不花、特穆尔布哈、欢差、岳里帖木儿、断古鲁班。第二代中第三子床兀儿继承了“句容郡王”,他的名字也被清代史书译为“绰和尔”,都是音译,“绰”可能就是句容郡王府中心“诸昌巷”,“诸”或“朱”的取名来源(音译+意译结合,类似蔑尔乞改姓“冒”)。第三代代表燕铁木尔本人负责率领元武宗的御林军(北京北六环阿苏卫就是驻屯地之一)。从忽必烈起,禁卫军都是钦察人,他们的另一项责任是为皇帝“养马”。武宗死后先传位弟弟元泰定帝,泰定帝死后,堂兄弟三人争夺皇位,武宗死党燕铁木尔力推武宗次子、南京怀王登基成为文宗(长子生长于西域,次子王府在南京,这个选择题很容易做),并与伯颜联手各个击破拥立武宗侄子(元泰定帝子)的四路北方军阀,过程中导演假装迎立实际毒死了文宗哥哥元明宗(来自西域的长子),再次还政文宗,所以元文宗登基了两次;总之,燕铁木尔在混乱的格局下,纵横捭阖力挽狂澜,如愿保住了武宗的小儿子金陵怀王成为文宗。

文宗久处江南,是个宝玉式的人物,爱写诗,因为怀念流放海南琼海时的青梅姑娘,回到北京后,把清华校内主要河流改名“万泉河”。除了被排挤流放到过海南、湖北,他的根据地是金陵“冶城”(称帝后改为天下总寺“天界寺”)。他再次登基后,将朝政全部交给对他有再造之恩的燕铁木尔。燕铁木尔是“玉”家在元朝第三代代表,如同多尔衮一样是实际摄政王,比多尔衮与孝庄强的是,他正式娶了皇嫂。燕铁木尔正室死后,娶泰定帝皇后八不罕为正妻,还将两位泰定帝皇妃纳妾。对这门亲事,元文宗还特意派专人赏赐祝贺。其他公主、郡主娶了几十个,他自己都认不过来。燕铁木尔在天下有变时的立帝决断远胜董卓、多尔衮、史可法们。当机立断,先立文宗,决胜上都集团;再迎明宗,又果断暗杀明宗,再立文宗。他一手导演的结局是三个继承人只留下一个,天下稍定。文宗没几年死了,他与皇后愧疚,传位侄子顺帝,但是燕铁木尔坚决不办登基直到病死,头脑的清醒果断令人头皮发冷。他同样以北京为基地,沿着长城各关,与上都集团的军事斗争,对比李自成包括袁崇焕、吴三桂、多尔衮,他的斗争要精彩绝伦得多,可以类比的只有陈庆之与四渡赤水。当时四面合围大都,他以一打四,从古北口打到山海关,再回马居庸关,最后剿灭大同山西方向军,来回穿插,运动中始终保持局部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都是战机稍纵即逝,一步失误或者迟缓就是全军覆没。如此绝世的政治军事天才,《元史》只记载死于年,不知哪年出生,《元史》忽略的太多。

文宗死后,因为愧疚毒死哥哥明宗(可能是“武大郎”的原型),将皇位传给哥哥明宗的儿子,即元顺帝,但是直到半年后燕铁木尔病死顺帝才登基。登基后流放弄死了文宗的儿子与皇后(皇后临死前想到的是后悔没听燕铁木尔的力谏),但文宗小儿子“宝宁”失踪。宝宁又叫太平讷,十分神秘,生于年前后,与朱元璋同龄,与哥哥认燕铁木尔为干爹(文宗还是留了一手)。如果宝宁是父母双亡投靠贾府的林黛玉原型,林如海就是元武宗“海山”,刚好宝宁也是忽必烈第五代传人(宁与林都是音译,可视为一样)。因为燕铁木尔家族势力仍然强大,顺帝没敢动。燕死后,弟弟撒敦袭“句容郡王”封“荣国公”、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答剌罕、中书左丞相、太傅,后封最高爵位“荣王”(小弟弟答里承袭父亲的句容郡王)。燕铁木尔儿子唐其势袭封“太平王”(芜湖、马鞍山地区);女儿答纳失里为元顺帝皇后。可以看出“玉”家是标准贾府结构。

《元史》记载:大元至顺四年()五月,元朝第一权臣燕帖木儿去世,六月初八,妥欢帖木儿在大都继位,是为顺帝,大赦天下。十月,凤州山崩,改元元统,封撒敦为荣王。十一月,伯颜晋封秦王,当日,秦州山崩地裂。伯颜与撒敦联合执政。这个朝局就是《红楼梦》开篇:“地陷东南”。明朝朱元璋野史小说《大明英烈传》,开篇就有“地陷一穴”的“天地不和,阴阳不顺”改朝换代之象。随后是权臣“贾鲁”被有一面“宝镜”的刘福通叱骂“贾不假”,于是“石头人”出世造反,玉帝的“神瑛侍者”“金童玉女”下凡成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红楼梦》显然吸收了这本野史小说的部分描述。《大明英烈传》第一回:顺帝宿于正宫,忽梦见满宫皆是蝼蚁毒蜂,令左右扫除不去。只见正南上一人,身着红衣,左肩架日,右肩架月(“朱”“明”),手执扫帚,将蝼蚁毒蜂尽皆扫净,帝急问曰:“尔何人也?”其人不语,即拔剑砍来。帝急避出宫外。红衣人将宫门紧闭,帝速呼左右擒捉。忽然惊醒,乃是南柯一梦。顺帝冷汗遍体,便问内侍:“是甚么时候?”近臣奏曰:“三更三点。”言未毕,只听得一声响亮,恰似春雷。正是:天开雷动阳春转,地裂山崩倒太华。顺帝惊问:“何处响亮?”内侍忙去看视,回来奏道:“是清德殿塌了一角,地陷一穴。” 

两年后,至元元年(年),“荣王”撒敦也死了。燕铁木尔原来的战友兄弟“秦王”伯颜发动类似玄武门之变的军事政变,进宫杀了“太平王”唐其势,杀了“句容郡王”答里,废了皇后答纳失里(随后毒死),伯颜开始专权。顺帝原想驱虎驱狼,结果前虎后兕。燕铁木尔及“玉”家势力一部分北上,形成京北“喀喇沁”蒙古,主要是撒敦系;一路南下与句容郡王及“荣国公”合并,主要是燕铁木尔直系,原“食邑”地盘包括句容、溧水与太平路(芜湖);另一部分元东路大元帅系迁移安徽,以原“食邑”凤阳与泸州(合肥、巢湖)为主要基地(请注意,以上凤阳+巢湖+太平+金陵区域就是朱元璋的发迹势力范围)。于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当元朝的左良玉王保保在华北与元朝各路军阀争权混战时,朱元璋采用努尔哈赤、多尔衮的策略,各个击破南北对手,夺得“宝玉”,真正成了“兴宗”的“璋”“国瑞”。满清在北部先击败朝鲜与蒙古统一关外,再南下各个击破南明。朱元璋则刚好是方向相反的路线图,先东西各个击破陈友谅、张士诚,统一江南,再利用北元内斗,北伐夺取中原。元顺帝“主动”退出大都,被朱元璋赠“顺”帝,王保保主动当了更成功有效的左良玉,被朱夸奖为“天下奇男子”。这就是“虎兕相逢”,元顺帝也是“大梦归”,也归到漠北老家去了。

当年“句容郡王”玉家的另外一支喀喇沁军发展成为强盛的喀喇沁部,先是北元时期的支柱,后来又是明朝与草原边境的特区控制人与受益人,他们的地盘类似香港、澳门。在朱棣南下时,他们派骑兵协助,“惟朵颜据地最险兵骑最强”。“成祖德兀良哈,天下既定,尽割大宁地与之”。此地原主宁王徙南昌,才有了王阳明平叛(朱元璋封亲爹为南昌王,地位高);在明清之际喀喇沁成为满清的盟友,先是联手击败“林丹汗”,后又组成“蒙古八旗”协助入关。历史记载,清朝皇家与喀喇沁通婚共次,其中下嫁皇女93人,娶喀喇沁之女21人。清朝喀喇沁部处古北口外咽喉地带,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蒙古部落。多尔衮就死于喀喇城。最后一任喀喇沁王爷“贡王”,也是代表满蒙协助孙中山“五族共和”的盟友(不知道“贡王”与朱棣生母“妃”有无血缘)。

朱元璋自称是金陵东句容“通德乡”朱巷人士。“通德乡”就是玉里伯牙吾氏家谱记载的:“原籍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石狮子桂花树(村)玉石栏杆”(南京东门外是句容九华山,南京南门外是雨花台,向东就是两个大石狮子)。句容朱巷有石狮茅山等多处,很难确定。但老县城内“句容郡王府”只有一处。设在城中心东南角柴巷、轿巷、马槽巷一带,此处还有“诸昌巷”。蒙古人的习惯世代守着一个饲喂战马的草料堆,马槽巷、柴巷即来源于此。轿巷因王府放轿子而得名。《乾隆句容县志》记载:“王府巷在升仙里东”,《弘治句容县志》“升仙街牌坊在县治大街马草巷口”,升仙里片区就是王府,以“诸昌巷”为中心。“诸昌巷”附近甚至全城几乎没有姓诸葛之类的人家,应该是“朱”改“诸”,或者“诸”改“朱”(来自第二代句容郡王“绰和尔”,音朱诸,意朱为红与木)。恐怕朱元璋说的句容城外西边的朱巷,实际是句容城内东角的朱(昌)巷。

土土哈“玉”家五代都有一人被授以句容郡王。不知何故,如此重要的“句容郡王”被官方记载忽略。“玉”家堂支元东路大元帅不花铁木尔也在《元史》没有传记。他是元朝中书省知枢密事(丞相),被封“溧阳郡王”(应该是元史中“和尚”“千奴”父子一脉,千奴长期坐镇淮西)。这支“玉”氏家族在伯颜政变后受牵连迁移至安徽,包括庐州府巢县与凤阳府安丰县(明初洪武二年废县,非史与县志所称的“临淮”或“濠州”)。不花铁木尔长子先改名“余德元”,再改名俞廷玉(德元+廷玉的意思就是元璋),“至元戊寅(年)迁居巢县”,他率领3个儿子及廖永安等组建了对朱元璋崛起至关重要的“巢湖水师”。该水师主动联络朱元璋归附,成为朱渡江夺取太平与金陵的主力,也是击败张士诚水师的主力。“俞”氏家谱记载该族取“玉里伯牙吾氏”之“玉”与“余”、“俞”,扈从与仆役则改姓于,“铁改俞”、“铁改余”、“铁改于”(铁木尔)。改姓时折柳为记,以喻“同族同心,永相留(柳)念,繁衍世族,落地生根”(可视为柳湘莲的出处之一)。俞氏一门多元勋,但死后都葬在雨花台,而不是巢湖,可知其祖坟所居。在泸州的“玉”氏还有一支撒敦后裔被朱元璋赐姓“柏”,取自玉里伯牙吾的“伯”,后人是合肥柏姓回族。“木+白”和“木+朱”是一个取名思路。元史严重忽略一些元朝著名将相特别是“玉”家的身世资料。朱元璋有意掩盖,朱棣又圣谕天下,对《明太祖实录》中的史实“惟求于言而不深究其实甚非,甚非皇考之心,亦非朕之意也”。解缙即因据实修太祖实录而被杀。既然官方修史“大说”如此不明不白,民间的读书人只好写小说了。

《水浒》+《红楼梦》基本能揭开“朱”家身世之谜。

句容出土了两件元代重要文物,使得历史真相被逐步挖掘出来。一是城东房家坝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元代系列瓷器,证明了高级爵位规格王生活于此处附近。二是虬山的“娘娘坟”墓碑,碑石高两米,宽一米二,竖刻“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上柱国容国公容国夫人之茔”,碑文显示是句容郡王图图尔哈(《元史》译为土土哈)的第五子,容国公特穆尔布哈及夫人墓。据《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碑文为元代学者虞集(---)作撰。容国公特穆尔布哈,或译帖木儿普化,容国夫人于阗氏名萨法礼或译萨法喇,《四库全书》收录有《故贞节赠容国夫人赞布凌氏碑铭》,容国夫人又译作“赞布凌”。大德丙午(年)特穆尔布哈在溧水去世,容国夫人去世后与丈夫合葬于上容乡仇(虬)山之阳。《四库全书》载有虞集的《句容郡王世绩碑》,这些文献为研究元代句容郡王家史提供了资料。句容郡王图图尔哈(清《续通志》译作绰和尔),是元代开国功臣,跟随忽必烈打过许多仗,大德元年(年)正月,拜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同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封句容郡王。至顺二年(年)由郡王被追赠为升王,追赠其祖父忽鲁速蛮、父班都察为句容郡王(同时还是“溧阳郡王”),以疾卒,年六十一。子八人,分别是:塔察儿,太不花,床兀儿(也译作成格勒),别里不花,特穆尔布哈,欢差,岳里帖木儿,断古鲁班(家族后人不会少)。《元史》记载,三子床兀儿,大德元年(年)袭父职,至大二年(年)入朝,由容国公加封句容郡王,改授金印,至治二年(年)卒,年六十三。后进封扬王。床兀儿生子七人,由六子答里袭封句容郡王,《元史纪事》将答里译作达兰达哩,并记:顺帝至元元年(年)六月,句容郡王达兰达哩(答里)与侄子腾吉斯(唐其势),不满右丞相巴延独(伯颜)秉政,蓄谋欲废掉元顺帝,事败被诛(实际是伯颜政变)。自此句容郡王家族败落。床兀儿与绰和尔是一个人,音都近“朱”,腾吉斯与唐其势是一个人,特穆尔布哈或译帖木儿普化,就是帖木儿不花。元代文献,把同一个人,译成多个名字,何意?

年,“玉”家祖地赤峰元上都遗址西北的羊群庙,发掘出了燕铁木尔的家庙,当地人称“石人湾”。4处祭祀遗址均由石围墙、祭台、汉白玉石雕像组成。其实在内蒙和外蒙,以致新疆与哈萨克,早就发现了很多匈奴突厥时代的石人,被称为“草原上的兵马俑”。专家解释草原民族“重兵死而耻病终”“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形成了“刻石记功”“杀人立石”的“石刻文化”。实际上很多草原石人都手握酒杯,包括燕铁木尔家庙玉人像。这应该是祭祀倒马奶酒的功用,是天神向人神的转变,类似现代各种伟人像。汉唐开始用石头翁仲侍于皇陵,表现的是征服(翁仲原是匈奴突厥的祭天神像)。后来朝代改成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还是侍者。石俑规模最大的就是明朝皇陵。本书提到的南京东门句容九龙山“玉”家坟,附近就是著名的“阳山碑材”产地,朱元璋明孝陵也位于此处。而南京南门外雨花台,“俞”家墓地以及天界寺大报恩寺所在,最出名的产物就是“雨花石”,雨花台古称玛瑙岗。这个“玉”家真有石头情结。

“玉”家大梦主要集中于地球上三个地区:玉里山,赤峰大宁,秦淮流域(句容江宁)。这三个地区都有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大湖和一座古城。秦淮西流,最大湖是秦始皇认为有帝王气的“赤山湖”(也叫“绛湖”),湖边一山平地凸起,控制全流域,叫“赤山”(火山遗迹红土),下游是石头城金陵。元末顺帝北归逃到赤峰的“应昌”城,并死于此处。朱元璋夺下集庆府,改名“应天”。应昌与应天的南面都叫“宜兴”。

句容的战略位置,不仅控制长江运河也是太湖水系和秦淮水系的交接点,特别是对于蒙古统治者来说是江南地区唯一的山岗丘陵地势,是独有的养马场。在明代句容仍拥有24处养马草场。句容与南京城的交通枢纽“马群”就是一处马场。马皇后的“马”既可能来自回回“默罕默德”“默”“穆”“马”同音,也可能是家族职业身份的标志,或者兼而有之。

《红楼梦》里的金陵四大家族“护官符”,就是“句容郡王”玉家。再读《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玉、里、白、阿、史、土、铁、珠、马,玉里伯牙吾氏,土土哈,铁木尔,朱元璋,马皇后各要素都齐了。“白玉”重复两次,不是作者文采不够,而是指“金陵王”贾府就是“白玉”家族。“金”出现四次,“白玉”家“为堂”当家了,再对照《大明英烈传》玉帝的神瑛侍者金童玉女下凡为朱元璋马皇后,“金作马”很可能隐喻马皇后是“金”,比如黄金家族,即拖雷、忽必烈系皇族,可能是元文宗的女儿。

《红楼梦》赤瑕宫神瑛侍者,被各种离奇胡猜,简单明了他与她就是玉帝的侍者“金童玉女”,是俩人。《大明英烈传》讲的很清楚。玉帝要派神仙下凡救黎民百姓,没人应。玉皇恼道:“而今下界如此昏蒙,你们难道忍得不管?我如今问了四五次,也只不作声,却是为何?虽然是堕入尘中,也须即速还大上,何故十分推阻?”正说间,只见左边的金童并那右边的玉女,两下一笑,把那日月掌扇,混做一处,却像个“明”字一般。玉皇便问:“你二人何故如此笑?我如今就着你二人脱生下世,一个做皇帝,一个做皇后”。

神瑛侍者=金童玉女=朱元璋马皇后。朱马下凡开启了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纠缠之事,故成了《红楼梦》。绛珠草是砂石里的“紫式部”,代表跟着两位侍者下凡的复社才子与秦淮才女,为其尽忠流泪。

紫式部也是日本人对多肉植物的叫法,特点是①小且稚嫩②生于沙石③茎叶花一体。笔者曾养过这种小小的,稚嫩的,绿绿红红的多肉。植于全石子铺就的花盆中,据说她能自已吸风饮露,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浇水很难控制,稍多即会淹死,滴泪的浇灌刚好,吻合书中描述的栽培法。

泰州是张士诚根据地,张士诚幕僚泰州罗贯中、施耐庵借三国背景写朱元璋(窃取明教的曹操),先打败陈友谅(政权名“汉”),再下东吴张士诚;并借用北宋宋江起义(历史记载很小规模),以宋江诏安打方腊攻北辽,暗示朱元璋先是强夺了“淮西”义军控制权,再与元军配合消灭“淮东”义军张士诚(方腊),最后北伐。其中,将大部分来自朝廷官员,揭示了朱元璋主要将领都是来自元人(吻合民间传说胡大海、常遇春、蓝玉、沐英等是异族);同时也揭露了朱元璋(宋江)功成,几乎杀光了旧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的英雄是陈友谅与张士诚;白发渔樵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是罗贯中、施耐庵两位失败的老战友。心中尚有不平之气,未展之才,于是笑谈古今事,相约写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元末明初史。

《红楼梦》的作者也借用元末明初的“家亡血史”讲述明清“代玉”历史,而且明确这就是一个两元太极“葫芦”,一个“木石金玉”的因缘纠缠。元末明初历史是“葫芦”上面的小圆,明末清初历史是下面的大圆(社会历史螺旋式上升,多层的葫芦就是螺旋的“螺”,葫芦是螺的最简单初级形状)。“玉”就是美石,玉石文化是典型的中华文明特征,玉石都是指中华。“金”指满清很直接。“木”既可以直接指“朱”,也可以间接指有“木”崇拜传统的蒙古人,特别是“森林部落”出身的钦察人,如果是句容郡王家族,他们“玉”家除了崇拜“木”,还有“石”情结。

冒辟疆就是蒙古王室的后代,伯颜的侄子脱脱据说就是冒辟疆冒姓的先祖。他们的先祖蔑儿乞原是西伯利亚“森林部落”,很凶悍,抢过成吉思汗老婆,生了术赤,留下悬案。成吉思汗就是追击西逃到钦察的忽都蔑儿乞,从而收编了钦察与蔑儿乞。民间有句容人迁徙南通的说法,估计与脱脱击败句容郡王答里(燕帖木儿弟弟)时,可能掳获句容郡王余部迁往南通晒盐有关。脱脱父亲靠控制江淮盐业敛财,也吻合脱脱与抢他家淮盐地盘的张士诚的博弈(沈万三的弟弟沈维四是脱脱的参谋,淮盐应该是其财富来源)。冒辟疆与方以智在元文宗王府“天界寺”不会想不到这一点,因此“句容郡王”与“天界寺”是《红楼梦》故事以元末明初为原型的引子。和罗贯中、施耐庵一样,这两位复社公子在石头城“一壶浊酒喜相逢”,共同回忆当年在秦淮复社“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叹人间”报国“心事终虚化”为“终身误”。“山中高士”与“世外仙姝”的哥俩“到底意难平”,决定再约“木石前盟”,创作《石头记》。

天界寺原址“冶山”,是金陵的源头。早在吴楚争霸时期,阖闾在此寻精铜矿脉。夫差得此山精铜铸就出“干将”与“莫邪”两剑,建冶城。年后,楚威王扩筑金陵邑,古代的“金”主要指“铜”。又过年,秦始皇为泄帝王之气,挖通秦淮河,泄赤山湖湖水西流入江,改金陵为秣陵关。秦淮河是我国少有的“向西”流的知名河流,应该是“西方灵河”的一个出处(玉里伯牙山下的乌拉尔河也是西向流入里海)。元文宗到北京称帝专门访求当代大儒“虞集”入朝,对话中询问两次“冶山”花木,虞集就是为句容郡王写“娘娘碑”碑文的作者。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刻于天界寺召修《元史》,多次亲临指导,还派特务监视,以至于有人说想吃梨,立刻送到。《元史》的仓促、文字特别是名字的混乱,特别是朱元璋自己家史的语焉不详,令人怀疑朱有意掩盖了什么。比如反常地元末第一家族“句容郡王”的史料缺失、明成祖朱棣母亲的缺失等。还有朱元璋不论作为赤贫孤儿被寺庙教养的幸运,离寺流浪被两位紫衣人救于雪地的幸运,还是一参军就当上郭子兴女婿的幸运,一独立就有精兵强将来投奔的幸运,以及元军王保保帮他打陈友谅帮他打蒙古军阀的幸运(和陈、张对比),简直就是想啥来啥,买股票连续买对。朱元璋曾说自己祖上是句容“金户”,金挖完了,搬到盱眙与凤阳种地。作者作为本地人可以明确地说,句容根本无金(铜)可挖。朱只能是记错了或者编错了,或者“金户”是“冶山”户的含蓄说法。而且盱眙与凤阳远贫穷于句容,句容无论填湖或开垦山地都更有空间,为何舍近求远,舍富求贫?黄梅戏的前身凤阳花鼓就来源于凤阳平民往江南乞讨的创作,朱元璋自述的父辈移民思路很反逻辑。

与有威胁的武将不同,修史的文弱书生宋濂归隐不久被杀;监视修史的句容人夏煜、杨宪也在协助朱元璋搞掉另一个修史主官李善长后被杀。解缙要据实修《明太祖实录》,也被朱棣杀了。

“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年10月21日生,幼名重八,在寺院改名“元龙”,后改名朱兴宗、朱国瑞。年,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与“宝宁”及其母文宗皇后的生死日期吻合)。按朱元璋《皇陵碑》自述,他父亲48母亲43“高龄”生下他(古人应该当奶奶了),他的父亲与大哥俩壮男先死于奇怪的“瘟疫”,妇幼们倒没事,古代活雷锋邻居“汪大娘”不仅主动照顾他,还出钱出力安排他入庙吃住学习。17岁的朱元璋离开皇觉寺(原名“于”皇寺)托钵流浪3年,走遍了淮西。在流浪阜阳时差点饿死于大雪,恰好被两位无名“紫衣人”不辞辛苦地救治调养。后报名参军,立刻进入郭子兴身边(《大明英烈传》说郭是朱的舅舅),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的女儿。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于是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搞不清马皇后的来历,甚至没有名字,只有“马大脚”,完全不吻合开国皇后写史的规范)。朱元璋粮食供应不足,想到盛产稻米的长江南岸的太平、芜湖去,但是没有船。这时恰好就两支“玉”家巢湖水军前来归附,于是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东渡长江。常遇春攻克采石,获得大量粮食。朱元璋攻取句容、溧水轻松拿下南京更神奇,说是在张士诚进攻江南元军时,朱元璋乘机亲自统率水陆大军进攻集庆(南京)。在第三天,攻破陈兆先,占领句容,陈部三万六千人归降朱元璋。但是,朱元璋看出降军疑虑不定,于是就从降军中挑选了五百勇士当亲军,在夜里守卫,而自己身边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降军都十分感动,甘愿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于是,十分顺利攻下南京。“第一奇男子”王保保打着消灭反贼的旗号,把蒙古各路有实力的军阀都消灭了,为朱元璋建立政权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姑且认为是“东风裁剪均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吧。

朱元璋获得巢湖水师并攻占金陵是一生事业的关键。前文已述,该水师是“玉”氏后人,句容郡王堂支。巢湖水师既协助朱完全掌控淮西全军也协助朱打下太平与金陵,才有了霸业之资。这段历史的关键人物是俞廷玉+郭天叙+陈埜先(也先)。在《水浒》中,宋江用木马计派孙立诈降打下祝家庄夺取粮草,非常类似朱元璋打下太平路“取食”。而晁盖死于三打祝家庄(后改为曾头市,“争头事”),掉进两个僧人的诈降引路陷阱,也非常类似朱元璋全面夺权的障碍郭天叙死于攻打金陵,死于陈埜先诈降陷阱。正史记载,郭子兴死后,小明王任命其次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是副元帅,但朱和宋江一样已经掌握实权,郭天叙只是名义大首领。朱元璋三打集庆府,第一次是郭天叙带队,死于陈也先先降又叛(就是朱元璋后来收编的卫队),陈也先是金陵地区“民军”主帅,投降后与朱结为兄弟,朱派他协助郭攻金陵,自己留着主力在后方。与陈也先配合演戏的元军是“元左荅纳识里”大营(注意,荅纳识里就是达兰失里,与“玉”家皇后实际同名。《水浒》中也有位辽国女兵元帅“答里孛”公主。孛就是土子,土土哈子孙;也代表带来灾难的彗星)。“埜先叛归福寿拒战.秦淮我师失利.天佑与子兴子皆没埜先”。陈也先的结局是“追我溧阳,溧阳民兵百户卢尔德茂佯降以杀埜先”,陈也“意外”死于“玉”家“溧阳郡王”的民军。陈部3万6千人在埜先义子陈奉先带领下,投降朱元璋,于是就有了朱元璋用其宿卫全军皆安的故事。陈奉先一直忠诚为朱效命,死于陈友谅。朱元璋在板桥龙湾再次用诈降计击败陈友谅的关键人物康茂才,就是埜先所部,这支劲旅真是“的卢”啊,分谁骑。金陵的元军主将“海牙”是脱脱的手下,被迫“远遁”。《水浒》中为宋江指路的神秘的“钟离老人”,看来就是朱元璋自述为他指明革命道路的“钟离智者”(朱说的钟离老子集)。金陵这个“祝家庄”乃是“朱家庄”。

在这个时期投奔朱元璋的还有三个句容人:夏煜、孙炎、杨宪。杨与夏是朱元璋“校检司”即锦衣卫系统的负责人,杨在争相权击败刘基、李善长后被“走狗烹”。孙炎曾是朱的首席智囊,死前“荐刘基”,刘基不愿投朱,被孙折服。“帝使者再往还,基不起,复为书数千言,开陈天命谕基.基无以,荅逡廵就见炎,炎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深叹曰,基始自以为胜公,观公论议乃大不如”(类似徐庶走马荐诸葛与卧龙修书荐凤雏)。这三位与庞统或魏忠贤一样重要的句容人史书也记载不多。

《水浒》无论开篇明义的作者自序,还是开篇情节都直接点明了元末群雄并起争权夺天下的主题。施耐庵在《水浒》开篇讲的很清楚,是“书林隐处,俊逸儒流”,借江湖好汉,“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水浒”的字面意思就是水边之地,引申之意是“率土之滨”,点明主题是争夺天下王土与王臣。“水浒”也可以指淮河流域(郭璞注:“淮为浒”“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张士诚的谋士施耐庵认为,天下之争,就是“淮西”朱元璋(宋江)集团与“淮东”张士诚(方腊)集团之争,都是兄弟伙结义造反,一个是一百单八将聚义,一个是十八条扁担起义,先争江南,再争北伐之权。所以宋江智取无为军(太平)后的下一回,就要上南京应天了,就会在“朱红”门“朱红”柱,龙砖凤瓦的“还道村”,梦遇“九天玄女”,受“三券天书”,成为“替天行道”的“星主”,观“二龙戏水”。

《水浒传》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讲的就是元末红巾军利用宗教大起义的天下大乱背景,和《三国》黄巾军张天师起义对应。“虎”与“大蛇”都是《阴符经》描述的乾坤颠倒大变天出英雄之象。伏魔之殿遇洪而开。殿的描述都是“朱红”:“一遭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棍予,门上使着胳膊大锁钛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叠叠使着朱印。棺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遇洪而开,朱洪武“伏魔”要革命打开的是元末的黑暗世界:“昏昏默默,杏奋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召霄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下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朱元璋写诗《赐都督杨文云》:“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与当上皇帝后的《皇陵碑》自述穷苦农民出身不同,他在诗言志中可是自认是“麒麟种”,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农民军“群魔”只是“穴中蝼蚁”。作为第一主角,施耐庵用一身多分的手法在第一回就描写了80万禁军教头“王进”被迫害避祸远走他乡,遇上了“九纹龙”史进,进的是“王史”,是伪装了九层或九种刺青的“龙”(九喻多)。“进”字的古体就是“走”“淮”。怕读者不明白,特地告知高俅的籍贯与改名。高俅是京城军中子弟,“宣武军破落户子弟”,从京城逃离“只得来淮西,临淮州”,投奔“柳大郎,名唤柳世权”(折柳的世权“玉”家)。高俅“后来发迹,便将气球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去了“毛傍”就是改胡人姓氏为汉人姓氏。如果“朱”去了“立人”,就是“元”,再加回“毛傍”,就是“元毛”。“元”+“立人”=朱=元人。第一个出场的山寨头目是“华山”的“朱武”,助手一个叫“达”,一个叫“春”。所以朱武莫名其妙地在71回梁山好汉排座次时,十分特别,上面并列宋江与卢俊义(也是“玉”马,玉麒麟),下来就是他一人,后面跟着一堆强将如云。如果读者还不明白,那就从第二回到第七回只讲一个主角花和尚假和尚鲁“智深”,《水浒》开篇用6回讲花和尚故事,结合前文的改名,洪,朱武,假和尚,可指向朱元璋。《水浒》的真名:《朱洪武王史:九纹元毛花和尚走淮智深伏魔传》。

朱元璋自述的革命起因和宋江一样,是“友人寄书”(双板斧汤和),被人告密,“既忧且惧”“趋降附城”。在《大明英烈传》中,朱投奔的郭子兴与郭英,郭英铁钢叉学自五台山和尚,是“十八万禁军教头”。军师吴用,为“吴王”所用的李善长,同时包括另外两位智多星胡惟庸与汪广洋。吴用死于蓼儿洼,暗示了“捕鱼儿海”案以及汪广洋案。与吴同死的“小李广”花荣,书中描写从头到脚全身穿“翠”“绿”,就是蓝玉,也北出雁门扫荡草原,打到“捕鱼儿海”。三阮就是三元,数字取名与水上本领等代表的是巢湖水师“玉”家俞氏三兄弟。前篇出场的林冲就是常遇春。常遇春与林冲同为前锋,横行天下。常遇春打下大都与上都后,南归行至“柳河川”,“卸甲风”而亡。林冲平定江南后,大军班师,也得了“风瘫”,留在“六和寺”(柳河同音)病故。常谥号忠武,林追封忠武郎。陪常的是李文忠,谥武靖。陪林冲的是武松,文武对应。武松的另外一个原型是救过朱的结拜兄弟山东田兴,他确实打过一虎二豹,朱当皇帝后四处发榜寻找。卢俊义被皇帝赐饭菜水银毒死。开国功臣第一徐达在野史中被皇帝赐蒸鹅而亡。“黑旋风”结合了汤和与胡大海,汤和也使双板斧,李逵小名铁牛,胡大海长身铁面是文盲。晁盖与三阮夺取“生辰纲”起家,《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纲”的释义是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盐纲”、“茶纲”、“花石纲”等。蔡太师的“生辰纲”,实际指的是元朝太师马札儿台的“淮盐纲”。淮西郭子兴与淮东张士诚原来都是抢掠马太师家族淮盐起家。马太师的儿子可是朝廷栋梁,中书省丞相脱脱。这个梁中书脱脱宁可辞了丞相也要杀奔淮河,和义军杠上了,为的是淮盐。巨贪梁中书本名世杰,中书是官称。

赛珍珠出生于中国,在镇江长大,能够理解到“四海之内”与“兄弟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其实出处还是《大明英烈传》中太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正如《红楼梦》,第一层可以看出情爱与家族;第二层可以索隐元末明初与明末清初的历史与人物;第三层才能提炼出千年中华文明的节点与转型哲学(详见后文)。

朱元璋、朱棣父子都对南京南门外雨花台区域充满热情。也许是特别喜欢玛瑙石“雨花石”,朱元璋先把天界寺迁址到此处,朱棣上台后又挨着天界寺按照皇宫标准建了天下第一大的“大报恩寺”,修了世界奇迹“天下第一塔”“琉璃塔”,用了19年,而且是郑和督建,挪用海军军费。大报恩寺据说是朱棣为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如果纪念朱马,应该修在东门孝陵卫,而不是南门雨花台)。竣工以后,郑和还特地从海外带回的“五谷树”、“婆罗树”等奇花异木种植在寺内(钦察人祖上是“森林部落”,有树木崇拜传统)。朱棣的亲妈“妃”也和马皇后一样没有历史(名字也带石头)。实际上明代的南京城就是一个“大葫芦”形状,很罕见,葫芦底就是皇宫与夫子庙。而大报恩寺所在的雨花台地区是个“小葫芦”形状,大报恩寺就是“葫芦口”。

顺便说一下郑和下西洋,当年留在里海周边的钦察蒙古人发生了宗教分裂,北边钦察金帐汗信了基督,南边伊利汗信了伊斯兰,哥俩大打出手。伊利汗和元朝友好通商,后人出了伊斯兰守护神马木留克骑兵(苏丹都是钦察人)。帖木尔在中亚崛起,自称成吉思汗子孙,带兵30万东进攻明,朱棣派郑和带舰队绕到帖木尔的后方,联络奥斯曼突厥与埃及马木留克夹击帖木儿。导致他停在阿富汗进退两难并死在此地。他的孙子东进西退受阻,只得南下占了印度,就是莫卧尔王朝,莫卧尔就是蒙古。“郑和下西洋”绝不是武装游行,找人也太大动静,实际上是史上最大的一次侧翼包抄“左勾拳”。这是礼教仁义道德史学歪曲雄才大略的又一案例(类似后文《周易》部分的案例“泰伯奔吴”)。

天界寺每天晨间的一百零八记晨钟,声闻遐迩,有“天界晓钟”之称。可以对应回红楼梦,也可以对应水浒将。有一联,颇有深意:“心生妄、念作假、云起不知何处家;天有界、法无涯、梦尽方见彼岸花。”下联的意思就是红楼梦梦尽,方见彼岸花。与朱最交好的主持宗泐曾吟咏:“一夜东风扣佛门,青灯候尽已是晨。僧寮本非龙栖处,来者必是寻梦人。”来此“龙栖处”的“寻梦人”朱元璋,有好几篇有关天界寺的诗文。如《天界寺春雀》:春风夜雨沐花妍,晓霁檐前雀噪喧。孰谓可知机里事,飘然翕翮舞长天。朱元璋来天界寺寻的是什么梦呢?宗泐曾受朱的委托西游到天竺等地,应与此梦有关。

在天界寺写《元史》的宋濂记载了一个类似秦可卿死前托梦的故事:(朱元璋进城),大天界寺的僧徒“俱风雨散去”,只有“孚中禅师”“独结跏宴坐,目不四顾”,士兵们见到禅师的样子,“无不掷仗而拜”(暗示此禅师与朱元璋长得像)。朱元璋亲自到寺中,听孚中说法,“嘉师言行纯悫,特为改龙翔为大天界寺。寺之逋粮在民间者,遣官为征之。”孚中禅师在临终前一日,朱元璋当晚梦见孚中禅师来见,朱元璋问道:“师胡为乎来也?”孚中对曰:“将西归,故告别耳。”朱元璋“诏出内府泉币助其丧事,且命堪舆家贺齐叔为卜金藏。举龛之夕,上亲致奠,送出都门之外。”宋濂在文末评论孚中“其宠荣之加,近代无与同者。”(宋濂在暗示特殊关系,也许祸从此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不妨推测朱元璋寄养于天界寺。孚中禅师年入主天界寺,朱元璋年入庙成为“元龙”和尚。孚中在历史上一是在江南流浪,与蒙古“王”们交好,被“句容郡王”撒敦奏封“广慧妙语智空宏教禅师”。另外就是大约年(玉家被抄),受合肥王帖木儿不花“遗使奉檀香及紫袈衣请示法要”,并捐钞千定,购太湖美石,凿成塔身三层载归普陀山,建成多宝佛塔。这个造型奇特的方形塔是普陀三宝,叫“太子塔”。

朱元璋写诗基本上是本色之作,因此反而透露了真实信息,特别是称帝前的作品。朱元璋还有很特别的改写前辈诗的“创作”手法,主要有三位:造反领袖黄巢;平定江南的元军统帅张洪范;南京皇帝元文宗(除了革命家,都是元人)。文宗进京前写了一首诗:“穿了氁衫便着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两三点露滴如雨,五六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峯都在前”。朱元璋很奇怪地改了这首诗:“忙着征衣快着鞭,转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茅舍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朱似乎总有后代比照前辈的意思。他之前也改过革命前辈黄巢的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满身披就黄金甲”。还写过学元将张洪范的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朱元璋登基时写下《新月》:“谁将玉爪指长空,万里山河一样同”。这个“玉爪”恰是孤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伯颜政变,“玉”家抄家。按史书记载,郯王彻彻秃告发唐其势准备拥立晃火帖木儿为皇帝,把妹夫顺帝废掉,伯颜就提前做了准备。元统三年()六月三十,唐其势和弟弟塔剌海进宫,伯颜等人杀唐其势,弟弟塔剌海逃到皇后答纳失里处,皇后用衣服挡着兄弟,也被伯颜派人拖出来当场斩首,血溅后衣。伯颜又把皇后拖走,皇后喊:陛下救我!皇后被伯颜鸩杀。七月二十八,伯颜又击败唐其势的叔叔句容郡王答里,燕帖木儿家族彻底覆灭,伯颜一家独大。晃火帖木儿是蒙哥的亲孙子,是元顺帝的曾祖父辈。举报的郯王彻彻秃,则是蒙哥的曾孙子,晃火帖木儿的亲堂侄。伯颜所属的蔑儿乞部就是彻彻秃的属民。按元朝的规矩,彻彻秃依旧是他主子。伯颜想让儿子娶彻彻秃家的女孩,被主人彻彻秃拒绝。伯颜显然是杀主报复,一箭双雕消灭政敌。唐其势废掉年轻的亲妹夫顺帝,去支持一个老亲王,可能吗?真是“字字血泪”“家亡血史”!《红楼梦》中,宝玉比较理想的爱人,一是黛玉,一是史湘云。两人都是父母双亡投奔金陵贾府。尤其史湘云,书中并未明言父母如何而死,也是书中唯一不愿意多描述的四大家族。史家是扛鼎之家,还是贾府掌门史太君的娘家,反常就是真相,才是真“史”。

伯颜政变擅权后,天下渐乱。伯颜更加专横腐败,他的官衔长达二百四十六个字,比燕帖木儿还多出近二百字。烈火烹油之际,伯颜忘乎所以,竟想以“薛禅”二字加在自己名字之前(“薛禅”是忽必烈蒙古庙号)。伯颜的灭亡很有戏剧性,实际上是他的侄子脱脱与元顺帝合谋,基本是《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政变的翻版,而且皇帝还在脱脱手里。至元六年(年)初,伯颜也是如多尔衮一样出城打猎,脱脱与顺帝密谋,关门灭贼。伯颜返城,四门紧闭,其侄脱脱高立城上,口传圣旨:“诸道随从伯颜者无罪,可即时解散,各还本卫所。罪者惟伯颜一人!”伯颜茫然不知所为(脱脱自小由伯颜抚育,很意外;城门隔绝,皇帝不在手上,他这个权臣没有“宝玉”也不好使)。其干儿子詹因不花道:“可拥兵入宫,问奸臣为谁,尚未晚也。”伯颜叹息:“皇帝应无杀我之心,实是脱脱贼子误我!”顷刻犹豫,圣旨到,除伯颜为“河南行省左丞相”“皇帝有命,令丞相即时起行,不准入辞!”伯颜也和魏忠贤一样“奔向”了河南。行至河南,又“诏令伯颜阳春县安置”(岭南)。走到江西豫章驿站(南昌,朱元璋封其父为南昌王也不合逻辑),夜间喝药自杀,也“一剂而亡”。“尸水流出户外,人皆掩鼻过之”。元廷官员随便刨坑埋了(王熙凤死相)。“天下贡赋多入伯颜家”。伯颜巨贪,抄家数月搬运不绝。总之,甄府、贾府,句容郡王与河南秦王,都被抄了家。如果王熙凤比喻弄权的燕铁木儿与伯颜,“凡鸟”就是燕,造反的腾吉斯(唐其势)就是“王子腾”,“一从二令三休”“哭向金陵事更哀”更好对应。

在脱脱与顺帝动手前,伯颜的河南老巢被一件离奇的“真真假假”钦差案端了。至元四年(年)底,河南杞县一个汉人小吏孟端,“其人贫无资,寡交游,人皆谓(之)不办事,郁郁不得志”,自己喝完酒写了首和《水浒传》里宋江差不多的打油诗“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于是发狠“我必杀行省掌权辈!”。据说他只是找了4个同级蒙古人小官,约定:“我冬至那天在行省衙门值班,你们几个人打扮成京城钦差模样,从驿舍劫取几匹公家马匹,乘夜黑时分入河南行省衙内大厅。坐定后,可派门卒唤正当值的我来传圣旨。大事成就,皆可立得富贵!”于是,“钦差”“圣旨”宣布孟端为“河南都元帅”,然后,依次传召数十位河南行省高官入衙,全部当堂杀死。假戏真做,过了五天这一台大戏才偶然被拍马屁未成的小吏发现而结束。这件假钦差案是我国官场第一奇事,戏剧度比姜文拍的《让子弹飞》有意思得多。与很多假冒官差骗钱不同,孟端事件的直接后果却是伯颜老巢河南行省内的“心腹”们几乎全被杀掉。恐怕真实版本应该是顺帝妙计除伯颜,假作真时真亦假。

元朝一共八十多年而已,元顺帝占了三十六年。此人隐忍多谋,设计除掉了两大权臣集团,与康熙类似。后人过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