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与
2023/7/16 来源:不详什么叫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30117/13084553.html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已有图式、认知结构和新的经验,既具有和谐、适应的因素,也具有不和谐的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才会以克服不和谐的因素建立起新的平衡。”皮亚杰的观点表现,只有当感性输入和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学生学习兴趣最大,这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正是设置问题情境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提问艺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课堂教学提问不应该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应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2.难易适度,注意可行性。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要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错”,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
3.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问题的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如讲透镜这一节时,在备课中可设计一些问题;A、我们班有的同学带的近视眼镜与门房老爷爷带的老花镜有什么不同?B、某某同学带的眼镜是度,这个度数是什么意思?教师通过介绍凸凹透镜的光学特性等相关知识后,再提出上述问题让学生简要回答,这样做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
4.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为此要避免那种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或“是不是”),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例如:讲“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一节时,教师提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后,不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让学生在此问题指引下去讨论、猜想、推测,最后把问题集中在电流强度和电磁铁线圈的匝数上,进而提出如何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这样,就使探究活动任务具体化了。
5.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回答时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答非所问,或干脆答不出等。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情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6.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学生答完问题,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的赞美,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成功的体验,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如笔者上“简谐运动”这一节时,先演示弹簧振子、单摆的振动,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相互之间展开讨论,归纳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经过一番讨论后,让学生们起来发言。有位学生说:它们总是进行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虽然这里只要求得出振动的概念,实际上学生的回答有点偏题,但却令人惊喜,当即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这位同学能从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对物理现象的本质挖掘得较深。当另外的学生大致说出了一些运动的特点时,我都会高兴地给予肯定并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这样做是为了使更多的学生经常得到鼓励,让他们都有愉快的情绪,都喜欢并充满信心地去学习物理。
利用多形式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一方面,都能给学生提供感知信息以及较大的思维空间,所以它们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渠道。例如:在浮力实验中,把重物吊挂在弹簧秤下,放入水中,弹簧称读数变小这一现象,便可引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如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是谁提供了浮力?方向如何?自己游泳时在水中的浮力会是多大?自己用多大的救生圈在水中会是安全的?氢气球升空是浮力的作用吗?谁提供了浮力?为什么充有空气的气球不会升空?与此同时,多形式的物理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
1.以真实的演示实验激发学习情感
真实的演示实验有这样的几层意思:其一,它允许失败的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的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偶尔出错的演示实验倒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的挑战性,而不是认为实验只是“小儿科”。
其二,它包含着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演示,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对实验的任何问题是积极的思考解决而不是简单的糊弄学生了事。
其三,它要求教师注重实验的科学性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实验并非都有意想不到的现象,如果仅仅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随意的歪曲实验本身,只会是在学生的感叹声后留下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认知。尊重实验的科学性本身才符合教学目的,不可以为了“情感”而“感情用事”。
2.注重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学习情感体验
要产生较深的积极情感体验,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教师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解开学生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全身心地大胆投入到实验中去。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改进要给予充分恰当的评价,不放过任何一个闪光点,同样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加强学生对实验产生情感的机会。当然,注重学生实验的过程不等于忽视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
评价实验结果不能仅仅限于实验报告数据的误差,还要看看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看法,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活动情况,提供学生努力的方向。力求学生在学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深刻的学习情感体验。
3.用自主的实验探索来增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感
高中物理新教材研究性课题很多都与物理实验有关,而且都留给了学生较大的实验空间、思维空间。这些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材料,作为教师有必要放下自己的“权威”,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研究,给予学生尽可能的帮助、尊重等情感关怀,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对人的基本要求如合作、诚信、创新等品质,为他们以后参与更深层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增进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的自豪感、成就感,可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实验研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