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育儿教孩子学数学,这两个误区别踩雷了
2023/5/7 来源:不详小楠瓜现在刚刚5岁,平时偶尔会在厨房帮我打打下手。当我把她切菜的视频拍摄记录,仔细回看的时候,才发现孩子不知不觉已经长大了很多。
她小手的精细肌肉、协调能力和专注力确实比两三岁的时候更加成熟了不少。
我的身边有一些朋友,孩子也和小楠瓜差不多大,但他们的孩子似乎比较少进厨房。
每次她们问我:孩子中班、大班了,是不是该教孩子学点数学了?我都会说:让孩子进厨房吧!厨房里有孩子需要学数学的一切准备!
比如说,当孩子在切菜时,每一刀下去,孩子需要判断切的每一段大小差不多,这对孩子的视觉判断和逻辑思考提出了挑战。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切的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在不段的练习中,最后孩子会切的每一段都差不多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作协调得到改善,顺序步骤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好,逻辑推理概念也越来越好。掌握身体,才能专注于数学过程,这些都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孩子数学启蒙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数学启蒙,就是教孩子学“加减乘除”和“数数”
当我们讲到教学龄前的孩子学数学,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是“四则运算”,或者是教孩子从1数到等等。
但是数学的范围其实要广的多,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存在着数学定律。比如说:
·生命周期:家里的花星期一买的,星期五凋谢了;宠物狗也会有生老病死。
·天气预报:也是一种数学预测和呈现的模式,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音乐:孩子的歌里有节奏、旋律、歌词。这些都遵循一定的节奏和顺序,也包含了数学的概念。
·尺寸(维度):孩子搭建的乐高、积木,怎么样搭建才更坚固?需要建一个多大的玩具篱笆才能把所有小动物都放进去?
·模式/排列:我们能看到的图片,比如花朵、树叶、昆虫的身体结构、交通信号灯。
·时间、温度、量的判断:炒菜需要盐少许(少许是多少?做出来味道刚刚好?);面团等待发酵需要1个小时,先做点其他的事,不看钟表是不是差不多能感觉到时间快到了?
以上这些,都是属于数学的一部分。因此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四则运算而已。
在蒙特梭利,我们把这种人类组织和分类信息的能力,称之为“数学性心智”。数学性心智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倾向。它量化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与世界的切实体验,也是孩子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
在6岁之前,数学性心智和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是共同存在的。
孩子会不加区辨的吸收身边所有的事物,并且在内在进行内化。因此让孩子多体验、多动手、多感受,孩子自然而然会吸收生活中的数学,并且做出精确的感官判断。
在孩子6岁之后,他们的数学心智会逐渐变为更具有逻辑性的推理心智。这个时期对孩子们来说更清晰,6岁前的累积都会帮助他们发展数学的抽象思维能力。
误区二:孩子在学校“拧瓶盖”没意义,还不如早点学数学的工作
曾经我作为家长的身份参观过一所蒙特梭利学校。和我同行的也有一两个过来考察的家长,他们正在考虑是否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所蒙氏学校里来。
我们透过学校的玻璃窗,看到一个孩子正在扫地和拖地板。旁边的一个家长问:蒙特梭利就是让孩子做家务吗?为什么不让孩子多点时间“学习”呢?
这样的疑问还有很多,比如说孩子去蒙氏学校,刚开始的前面半年甚至一年,并没有学习任何蒙氏的数学工作,反倒是有很多倒水、插花、拧瓶盖、刷洗桌子等日常生活的事情。
这是因为蒙氏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日常生活工作和感官工作的基础之上的。
每个日常生活都有它的目的性,一系列步骤会引导孩子发展心理的逻辑顺序。这些都是帮助孩子预备数学的心智。
在专注力上,也锻炼长时间接受一系列步骤的挑战,控制手和身体的动作协调。
孩子需要不断发展动作技能来处理材料。在数学的工作里,许多的教具是很细小的。
比如小珠子。孩子必须首先掌握身体,才能专注于数学的过程。
而感官材料,则提供了孩子区分微小差异的方法。比如拧瓶盖,不同的瓶子和瓶盖如何正确匹配,孩子会在操作中比较差异,逐渐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
做好这九个预备,孩子学数学更加得心应手
6岁前的孩子参与日常生活,在活动中促进各种感官,他们这个阶段的吸收性心智可以使孩子吸收所有的一切。
而依据Barron()、Holmes()、Kennedy()Mueller()与Riedesel()等学者的见解,儿童应先发展如下9种必备技能或学习历程,才有助于了解数的概念。我发现这9种必备技能也同样存在于孩子的语言、感官和日常生活活动中。
我们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多提供相对应的活动,促进孩子数学性心智的发展。它们分别是:
(1)观察与描述东西--依据东西的属性(如颜色、形状、大小)来描绘其特征的历程。
(气球里装的是什么?)
(2)分门别类(分类)--依据一种或多种属性将相似东西集合成群或将相异东西分门别类的历程。
(按颜色进行分类)
(3)比较一一决定两种东西或两组集合在某种特征或属性(例如味道、大小、长度、高度、重量)上相同或相异的历程。
(相同的味道VS不同的触感)
(4)做形式排列的活动--仿造形式或发现接下去的一个形式或中间不见的形式是什么的历程。
(接下来是叶子还是果子?)
(5)序列--依据某种属性的等级予以排列的历程。
(6)配对或一对的对应-将相同相物或互补物配对,嵌插,一对一的交换,取相同数量之物,或利用绳子、毛线、线或粉笔画线来联结两个集合以比较多寡或一样多的历程。
(数字和数量的匹配对应)
(7)相等化--依据某种属性(如长度、高度)使两个东西或两组集合变成相等的历程。
(8)组合与分解--依据某种共同的属性将两个或多个东西或集合予以聚集与分离的历程。
(袋子里的物品,只用手摸,可以找到相同属性的物品与之匹配吗?)
(9)背诵式计数--透过歌曲、儿歌、押韵诗、手指游戏等学习数名顺序的历程。
蒙特梭利在《儿童创造性发展》发展一书中曾经说:
人的心智寻求一种确定性,一种精确性,这非常有趣很有意思。
因为通过这些,它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事物。伟大的创造来自数学心智,所以我们必须总是把数学作为心智发展的一种手段。
数学肯定可以组织心智的抽象路径,作为尚未组织抽象心智孩子的刺激。
因此所有的数学都是抽象的刺激,通过它,孩子的心智开始自己组织自己。让孩子们多动手做事,参与家庭里的日常生活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