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如何踢足球
2023/3/23 来源:不详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刻画了男女踢球的场景。
中国国家博物馆资料图
《孩儿蹴鞠图磁州窑枕》(北宋)CFP供图
《蹴鞠图》(局部)
(清)黄慎作CFP供图
《宋太祖蹴鞠图》(元代钱选临摹图,局部)
资料图片
●张向荣袁丽文
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正酣,关于足球的话题也多了起来。殊不知,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恰是中国,此论已获年国际足联官宣确认。
足球运动在中国古代又名“蹴鞠”,“蹴”是动词,意思是“用脚踢”;鞠,名词,皮革内填充毛发或其他毛物的圆形实心球。传说,黄帝时代已出现类似足球的游戏。西汉刘向在《别录》中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
蹴鞠最初是作为军事训练目的出现,《汉书·艺文志》辟有蹴鞠篇,归为军事技巧训练类,后蹴鞠传入民间,唐宋是蹴鞠发展的高峰。宋代缝制“鞠”的皮革由八片升级到了十二片,外形更近于圆形,宋代无名氏词《满庭芳·十二香皮》中明确记载:“十二香皮,裁成圆锦,莫非年少堪收”,“十二香皮”就是制鞠的原料,圆锦即为“鞠”。
官家
“近密被宣争蹴鞠”
宋代是一个高度娱乐化的时代,具有商业性质的“瓦舍勾栏”出现以后,更是为蹴鞠的兴盛提供了空间。宋代社会,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从首都到地方,甚至到了“无蹴鞠不娱乐”的地步。据传,北宋画家苏汉臣曾绘《宋太祖蹴鞠图》(现存元代钱选临摹图),就再现了太祖赵匡胤与群臣蹴鞠的名场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道:“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蹴鞠已成为宋人节日的必选,宋人诗词对蹴鞠更是多有呈现。
首先,宋人诗词中的蹴鞠多与季节息息相关。蹴鞠作为娱乐活动,是古人春季踏青游玩的不二之选。春季重要节日是清明与寒食,清明踏青,寒食禁火,娱乐的同时也暖和身体,而且,蹴鞠本身就是表演性很强的活动,或表演或观看,增加节日气氛,何乐而不为呢?北宋大臣宋庠诗《辇下寒食》中有“蹋鞠将军第,吹箫贵主家”句。宋徽宗赵佶多次写诗提到蹴鞠,如《宫词·其一》:“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角输赢。”诗中记载了明媚春日中,宫女们争相蹴鞠的竞技场面。我们虽未曾亲眼见到,但“争”“角”二字栩栩如生地渲染,顿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古人的蹴鞠运动也披上了现代球赛的激烈色彩。
百姓
“处处喧呼蹴鞠场”
除了君王大臣,平民百姓更是蹴鞠的重要群体。北宋柳永词《抛球乐》上阙有句“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其中的“戏彩球”被推测是蹴鞠活动。南宋陆游在《残春·其二》中记述了乡间少年们蹴鞠的热闹情形:“江鮆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春天来了,乡村春耕繁忙,但不谙农事的少年郎们还在春风中肆意奔跑,耽浸于蹴鞠之乐,那欢歌笑语啊,感染着路过的异乡游子。
宋人玩兴之余,也免不了感时伤怀。北宋文豪梅尧臣作七律《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蹴鞠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年光取次须偷赏,何用功名节与幢。”诗人看到街头巷尾玩蹴鞠、荡秋千的人们,惊觉又是一年寒食至,果然光阴流转、时不我待啊,梅圣俞(尧臣)由此感叹。
女子
“又著红靴踢绣毬”
据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至少在宋代,女性玩蹴鞠就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带起这股风潮的首先是宫廷女性,除前述宋徽宗的诗,还有很多文人也曾描写过宫女蹴鞠。
宋初太宗朝臣、王禹偁的老师——宋白,曾作七绝《宫词·其八二》:“幕次春排晓御楼,千官贺雨拜珠旒。斜阳却幸鸳鸯殿,袍夸(裤)宫人尽筑毬。”其“袍夸宫人尽筑毬”说的就是宫女们玩蹴鞠的场景,“毬”即“球”,通“鞠”。北宋王珪作《宫词》再现了宫女蹴鞠时的服饰:“翡翠盘龙装绣额,真珠双凤蹙花毬”,这身打扮是否适合踢球现代人已无从知晓,单是读诗,就赏心悦目甚感清新了。
南宋末汪元量也在《张平章席上》中记录女子脚蹬红靴踢球的可爱模样:“舞余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毬”,女子英气形象跃然纸上。宋人女子参与蹴鞠活动,这与现代人所认为的宋明理学下的女性形象相去甚远,充分说明,宋代休闲娱乐文化相对开明,而且具有全民性。
赛事
“蹴鞠场边万人看”
其次,宋人诗词中的蹴鞠,不但玩的人多,看的人更多,大型比赛现场也不少。北宋仁宗朝进士张公痒作《宫词·二十四》,其中就描写了人山人海看蹴鞠比赛的盛况:“再坐千官花满头,御香烟上紫云楼。万人同向青霄望,鼓笛声中度彩毬。”诗中紫云楼为当时的京都名楼,其上坐满了皇亲国戚,楼下也人头攒动,大家都为一场精彩的蹴鞠而来,其热闹程度定不亚于现今的世界杯赛事了。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忠实的“鞠迷”,他写了很多诗记录人们观看蹴鞠的场景。如七律《晚春感事》:“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遥想当年,“我”还是俊朗少年,春日骑马到了临安,正好遇上当地正在进行蹴鞠比赛,城中万人空巷,都争相去看。此外,读者也从这首诗中获取到了重要的信息,“蹴鞠场边”,显然,宋代的蹴鞠活动已有专业化趋势,专供蹴鞠的场地已经很常见了。
“球迷”陆游不光看球,大概也时不时亲自参与其中,他在《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其一》里写:“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路过梁州,恰逢清明,干脆也学着当地人,荡秋千、玩蹴鞠,好不惬意呢。
清明、寒食、蹴鞠、秋千,这些关键词搭肩出现在宋人诗词中,已是概率颇高的文学现象了。它们彼此相携,已不只休闲娱乐这么简单,亦承载着时人的价值取向与情感寄托。蹴鞠既娱乐身心,也相对打破了严密的古代层级界限,为不同身份的世人创造了和睦相处的契机。
社团
“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球”
宋代的蹴鞠文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呢?原来宋人已把蹴鞠职业化了。除了皇家的专业蹴鞠队,民间也涌现很多蹴鞠社团。南宋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记载的齐云社就是一支很有名的社团,类似现在的足球俱乐部。每个社团内部都有各自的组织规则,但都很注重培养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以齐云社为例,“巧匠园缝异样花,身轻体健实堪夸。能令公子精神爽,善诱王孙礼义加”(宋无名氏《鹧鸪天》),在他们看来,蹴鞠活动的目的不仅娱乐身心,还可陶冶性情、培养道德,其艺人还撰写了关于蹴鞠技艺及规则的著述《蹴鞠谱》。齐云社的蹴鞠水平高超,拥有众多球迷,他们几乎每年都约请全国各地的蹴鞠社团齐聚一地,“四海齐云社,当场蹴气球”(《事林广记》),“山岳正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超级联赛了。
宋人在蹴鞠职业化这条路上一往直前,赛事不断,因此“内卷”激烈,这就要求蹴鞠艺人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宋人创造了很多新颖高难的蹴鞠玩法和规则,颇有竞技体育的意味。宋无名氏词《满庭芳》记载:“球落处、圆光膁拐,双佩剑、侧蹑相连。高人处,翻身佶料,天下总呼圆”,词中描写的就是蹴鞠技艺之一——“白打”,这种竞技方式不设球门,主要考验的是队员踢高、散踢、踢花样的能力,踢得越高、花样越多,越能胜出。类似于现代足球对球员个人技能的考验,用肩、头、胸、背、小腿、大腿、脚面、脚背、脚尖等部位颠球、顶球、运球等的本领。《蹴鞠谱》就生动描述了“白打”的视觉效果:“似蹴流星侵汉空,如悬宝镜在云中”,如流星在高空划过,似明镜高悬于云端之中,场面震撼,据说北宋的丁谓就擅长“白打”。
高手
“蹑来行数步,跷后立多时”
那么,宋人有没有蹴鞠高手呢?当然有!除了民间流传的宋徽宗高俅蹴鞠轶事,确有史料记载的就有赵匡胤、赵普、苏述、丁谓、柳三复(词人柳永亲哥哥)等。据说苏述的蹴鞠名气相当大,是当时有名的“国脚”。北宋大臣、三司使丁谓更是球技高超,到底有多好呢?有司马光存诗为证:“鹰鹘胜双眼,龙蛇绕四肢,蹑来行数步,跷后立多时。”(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意思是丁谓眼神亮如鹰目,身体敏捷似游龙走蛇,前跑颠球而不落,后立跷球可不倒。这架势放现在,就是妥妥的顶级球星。丁谓也不客气,他对自己的球技十分自信:“背装花屈膝,白打大廉斯。进前行两步,跷后立多时。”(丁谓《句其二》)当然,丁谓因陷害名相寇准,历史恶名昭彰,这又是后话了。
联想一下,如果当时有“世界杯”,宋代“国脚”参赛,赛果又会怎样呢?真是令人神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