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成都医生徐珊玲武汉前线
2025/3/24 来源:不详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liangssw.com/bozhu/14772.html
日前,《全国妇联关于表彰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决定》公布,四川省徐珊玲、郑胜兰、何梅等10名优秀女性,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3月8日下午,红星新闻医院ICU病房见到了徐珊玲。和往常一样,她穿着一身白大褂,在病房里悉心救治着危重病人,偶尔出现在家属等候区,讲解病人的病情进展。
人物简介:医院危重病研究室主任、医院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新冠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请缨援助武汉,所带领团队作为全国援湖北医疗队中承担任务最重、工作强度最大、持续战斗时间最长的医疗队之一,在59天的奋战中,共收治名患者,85%以上患者治愈出院或转为轻症。其医疗队所属的四川省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武汉前线
创造性地将危重症治疗技术前移
去年2月2日,一架由英雄机长刘传健驾驶的飞机,搭载着四川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从成都向千里之外的武汉逆行。身材娇小的徐珊玲坐在名队员中间,那天,她瞒着家人,义无反顾奔赴最需要她的地方。
那时正值新冠疫情的爆发期,而人们对这种新病毒知之甚少,没有人知道前方究竟有多危险。
徐珊玲在武汉抗疫一线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病人都是有基础疾病的,与我们平日处置的肿瘤病人并发重症感染有许多相似之处。”彼时,徐珊玲谈到:“我们10位医护人员都有丰富的救治类似病人的经验,医院开展的各种重症技术如重症超声、呼吸机的应用、CRRT及俯卧位通气等应用到救治新冠肺炎的病人中!”
抵达武汉后,徐珊玲和队员们迅速医院。据介绍,徐珊玲创造性地将危重型“俯卧位”通气治疗法关口前移至重症患者实施,医院开展该技术,有效减少患者由重症向危重症转变,该经验以座谈、会议及论文形式与国内外专家分享。
徐珊玲在武汉抗疫一线
其中的原理,徐珊玲用气球来做比喻:“我们把肺想成一大堆气球叠放在一起,气球一起吹气,一起放气。由于重力作用,最下面的气球在同样的力气吹气情况下,最难吹胀。现在上面几层的气球坏了,不容易吹起来。我们又必须要吹胀足够多的气球,人才能活下去。在没有办法增加气球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把气球堆翻过来,让下面的气球们更容易吹起来。不能让其中一层气球一直被压,要换来换去。”
这项技术在一线救治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让大批危重患者受益。徐珊玲微笑着回忆,有患者康复后重新吹起了心爱的萨克斯,有患者在时过一年后寄来小礼物,这让她也感觉到甜蜜。
虽然徐珊玲是最早在新冠一线实施该技术的医生,然而她并不“贪功”。她告诉红星新闻,国内外其他医疗机构,也很快发现并实施了该技术。ICU医生做的,就是把所有机会都试试,“我们是最后的守夜人”。
据了解,徐珊玲所带领团队作为全国援湖北医疗队中承担任务最重、工作强度最大、持续战斗时间最长的医疗队之一,在59天的奋战中,共收治名患者,85%以上患者治愈出院或转为轻症。其医疗队所属的四川省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抗疫往事
在武汉和丈夫意外相遇
年2月7日下午6点,徐珊玲在结束了8个小时繁忙的工作后拿出手机,收到一条来自丈夫白浪的信息:“我们下午出发,武汉见!”看到信息,徐珊玲的眼圈红了。出征武汉,他俩都是瞒着对方报了名。
白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医生,作为四川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医院。医院,但直到年2月12日上午,他和妻子终于见了一面。这是自2月2日徐珊玲出征武汉后,夫妻俩的第一次见面。
徐珊玲在武汉和丈夫意外相遇
之所以难得一见,是因为他们战斗在不同的楼层、不同的工作时间,驻地酒店也不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白浪和徐珊玲严格遵守着管理规定。
2月12日,上班路上,夫妻俩意外偶遇,没有牵手,没有拥抱,只是隔着安全距离,远远地看着对方。
“一个眼神也能让彼此感受到满满的爱和心疼。”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的同事说拍个照纪念一下,夫妻俩不约而同地做了“必胜”的手势,也许这也是对彼此最好的祝福和鼓励。
谈获奖:
“这应该是个集体荣誉,我只是恰好站在了这个位置”
采访约在下午3点半,但徐珊玲“迟来”了一些时间。因为在家属等候区见到红星新闻记者时,家属们就围了过去。她花了十多分钟,细心地讲解着患者的病情进展。
“久等了!”讲解完毕后,徐珊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还反复对红星新闻记者说:“(全国三八红旗手)这其实应该是个集体荣誉,我只是恰好站在了这个位置,我自己应该更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个荣誉。”
徐珊玲在医院ICU
徐珊玲很早就知道“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分量,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荣誉。她说,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是她的榜样。在武汉时,李兰娟院士和她在一个驻地酒店,经常在路上或者在驻地酒店取餐时碰到。她感觉到,榜样离她并不遥远,“看到这些前辈,对自己是一种激励”。
徐珊玲还反复说:“对我的采访报道太多了,一定要报道的话,我希望这可以作为一种能量,去激励其他人。”
医院一同前往武汉的年轻党员们,也让徐珊玲惊喜和感动:“这一次的经历,超出了我对年轻人的想象,以前真是小瞧了他们。”她介绍,医院援湖北医疗队共10人,其中6人是党员,另外还有4名90后,“这4名年轻同志在援湖北期间火线入党,迅速成长。传承医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感,是我们临时党支部最大的成绩。”
徐珊玲还表示,在武汉时遇到的志愿者,也让她很感动,“曾经有个修手机的志愿者,因为院感要求不能进酒店,就用跪的姿势在酒店门口的花台上,帮我修了一个小时手机”。
而患者们的康复,最能让徐珊玲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价值。她说:“我们用自己专业技术,尽最大可能把患者们救治好,看到他们康复后回归各自的生活轨道,对我们就是最好的礼物。”
红星新闻记者王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