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仪式感的家庭,很难养出具有幸福感的孩
2024/12/4 来源:不详前几天的朋友聚会上,有人分享了一条视频。视频时间不长,但是剧情称得上峰回路转。
视频拍摄者应该是妈妈,这天本是爸爸的生日,于是妈妈带着女儿一起,兴致勃勃给爸爸准备了生日惊喜。
妈妈和女儿用水果堆成了特殊的“生日蛋糕”,还把冰箱里的易拉罐底部,都写了“苏先生,生日快乐”的字样。
可跨进门的爸爸,见到妻女精心准备的一切,并没有感到开心,相反他很冷漠地表示自己并不喜欢这种仪式感,最后因为爸爸赌气,连饭都没吃。
无奈之下,妈妈和女儿两人吃了原本精心为爸爸准备的饭菜。妈妈很失落地表示:“心瞬间凉了,就像烈火被瞬间扑灭。”
这条视频引发了很多热议,有人理解这位爸爸的做法:生活本就是柴米油盐,务实一些不好吗?男人养家糊口工作压力大,下班回家还要迎合妻女的花样,那不是更累吗?
也有人对妈妈表示同情,感慨这位爸爸不解风情,身在福中不知福。
什么是家庭仪式感?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其实有关于什么是家庭仪式感,那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而言这个答案比较抽象。有的家长很武断地认为,仪式感不过是成年人自娱自乐,小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仪式感。
这个认知是真的大错特错,仪式感是孩子成长过程非常重要的养分。因为,人的记忆力是具有选择性、碎片化的特征,某些重大的、特殊的事件才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普通事件则转瞬即逝,不会在记忆匣子中留下痕迹。
所以,同样的生命长度,生活在注重仪式感的家庭,孩子成长过程有更多机会留下美好记忆。正是经历过生命中弥足珍贵的美好时刻,让孩子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即便是生活偶有不如意,遇到挫折、陷入困境,他们内心里永远燃烧着希望的小火苗。
正如作家霖莜莜说过——“一次次关于仪式感的探索和温习,其实是一次次关于爱的认知与确定。”
仪式感是有钱人的标配,没钱谈什么仪式感?
有人认为,家庭仪式感的营造,跟金钱挂钩,有钱才有资格谈论风花雪月,没钱连吃饱饭都成问题,谈什么仪式感。
但真正的仪式感与金钱并没有绝对的关系。我见过很多家庭富裕的家庭,日子反而过得凌乱不堪,满屋都是杂物堆积,衣柜里甚至塞着连吊牌都没来得及拆掉的新衣服,家庭成员也没有因为富足的生活而过得很开心。
而有心营造仪式感的家庭,即便是没钱,也会花各种小心思,来营造家庭的幸福感。
比如:
我认识一对三口之家,每到周末的日子,父母和孩子就会自带干粮以及野餐垫,到附近的公园席地而坐,在大自然享受一顿美美的午餐。
我表姐一家经常在家里举办美食派对,同样是一日三餐,但菜品和餐具稍作变化,换个自助的形式,就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进餐乐趣。
我同事小唐每年都会给孩子举办生日party,花费不多,买点气球等装饰品自己动手,将家里营造得特别温馨,还允许孩子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到家做客,孩子每次都表现得特别高兴。
我认识一位宝妈,她把每个周末都定义为家庭日,不管多忙,都要放下工作陪伴孩子,或是一家人去踏青、去爬山、去看萤火虫、去放风筝。他让每一件看似无趣的小事,填充着生活,把枯燥的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还有跑步群里有位父亲,经常带着孩子参加骑行、跑步等活动,而且他每次参加活动,他必然会跟孩子穿亲子装,邀请妈妈充当摄影师,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也试过跟孩子们打卡件亲子趣事,比如一起做手工、捡树叶、钓鱼、做饭等。其实原本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换个方式,我跟孩子都获得了好心情。
仪式感并不昂贵,也不复杂,只需要用心去营造!
仪式感其实并不昂贵,上述我列举这些例子,并没有增加多少额外的经济成本,但让孩子体验到的快乐感是不一样的。
而且仪式感也没有想象的复杂,不需要大张旗鼓,只是提前花点时间准备一下,就可以给孩子成长的足迹中留下里程碑,唤醒他们心目中美好的情感。
不要嫌麻烦,也别总是抱怨没时间!孩子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身为父母,从他们出生孩子,就是一场跟我们渐行渐远的别离,趁着一起生活的时光,给予孩子富有仪式感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直面恐惧的勇气以及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决心。
生活总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都会有起起落落,父母陪伴孩子不过是短暂的一程,给予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能力,才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