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生日,该不该去相馆拍照儿童心理学家
2022/9/26 来源:不详妈咪读呀原创
那天,小小费生病了,但是家里人都说,要不在家休息吧。不知道为什么,以往娇气的孩子那天非常执着,一定要去幼儿园。
直到幼儿园老师发来信息,我们才知道了原因。
老师说,小小费今天精神状态不太好,有点打蔫。但是快到中午的时候,他忽然振奋了精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原来,今天是他的好朋友多多过生日。每次过生日,幼儿园都要举办一个小型的生日宴会,由老师推进来一个大蛋糕,给小寿星唱生日歌,给每个小朋友分蛋糕。
孩子期待的理由,如此简单。得知谜底的我,感受到来自生活的一份神圣感。原来,这就是仪式感的力量。
仪式感是什么?在《小王子》中,狐狸有答案:“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就是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代表了差异,代表了平淡生活涌现的幸福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仪式感原来这样重要。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通过仪式感,营造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他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仪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正在筹备孩子的周岁宴。每天忙上忙下,小到气球的颜色、大小,大到场地的位置、装扮都自己尽心尽力。当然也有人颇为不解,“还办周岁宴,是不是太形式主义了?”“为什么要给小孩办仪式,反正他也记不住啊。”
朋友讲,自己出生在县城,小时候家境一般。但她妈妈在她周岁的时候,带她去当地最好的相馆里拍了周岁纪念照,然后请亲戚朋友去最好的馆子里为她庆祝周岁。如今时光荏苒,她虽然不再记得当年那场宴席的欢乐,但是每次妈妈说起来这件事,都让她感知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她的钱包里也珍藏着那张周岁纪念照,黑白的照片,波纹花边。照片后还有妈妈手写的字迹:xxx周岁纪念照。
如今,她并不赞同营造仪式感太“形式主义”了。“注重仪式是对生活的用心和精心,如果孩子从小能过拥有仪式感的生活,并把仪式感内化为一种习惯。他不但能身心健康,还会发自内心地把生活过成诗。”
为什么过生日拍照那么重要
每年孩子过生日,我都坚持带他去拍照留恋。每一次踏入同样的相馆,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过往这一年,孩子成长的足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就像放电影一般在脑海里走一遍。其实,经营仪式感不需要铺张,朴实温暖就好,走心也好。
简单地方式锁住美好的一瞬。既可以留在心间,也可以与人分享孩子的成长足迹。何尝不是生活中的一点浪漫呢?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有人说,仪式感演化出时间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事实上,仪式没有大小之分,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就容易固化成家庭的仪式感:
◆在值得纪念的日子去拍摄全家福,比如春节或者孩子的生日。让孩子明白家庭团聚的意义,让他感知到自己被爱。
◆每天晚上入睡时和孩子说晚安,让他安稳地拥有甜甜的梦。
◆每天晚上一起吃晚饭。有烟火气的家庭,家才会稳定,孩子才会学会倾听和分享。
◆邀请孩子每周末和父母一起准备早饭,告诉他:爱不要停留在嘴上,更要行动。
◆孩子每一个重要场合,六一节、家长会、毕业典礼,请不要缺席。再忙,也要和他一起度过最重要的时刻,用行动告诉他你在乎孩子,你支持他。
最终,这些有家人参与的仪式,随着时光流逝均变成回忆。有的回忆是刀子,有的回忆却是蜜。让孩子拥有美好家庭生活的回忆,会成为他们成长中不竭的动力,帮助他们度过一个个生活的坎坷。
“回忆会从内侧温暖你的身体。”——《海边的卡夫卡》如是说。回忆是美酒,仪式感让人唇齿留香,永远温暖着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