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B端弹窗拆解教程,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2/8/29 来源:不详

黑芝麻能治白癫风吗 http://m.39.net/pf/a_4757551.html

编辑导语:弹窗,不只是“弹出式广告”,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使用户更加聚焦,用得不好则可能使用户不快甚至击退潜在用户。那么,弹窗要怎么设计呢?本文作者对弹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说到弹窗,很多人对弹窗的印象还停留在“弹出式广告”:网站为了获利,广告商为了增加点击率,那时候的广告就像枪林弹雨,用户无处可躲,进而恼羞成怒,甚至想要砸掉电脑。

广告弹窗曾经在年被《时代》杂志评为最糟糕的发明之一。

我们如今再熟悉不过的淘宝曾经为在电商领域存活下来,也不得已使用大量的“流氓广告”,虽然这的确使得用户恼怒,但是不得不说,淘宝也因此刷脸频繁而让大家更熟悉它。

弹窗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确实使用户更加聚焦,而如果使用的不恰当,可能会使用户不快甚至击退潜在用户。在设计弹窗时,你有没有遇到过下面的困惑?

该在什么时候选择用弹窗,什么时候用页面呢?弹窗的标题怎么起?弹窗叠弹窗最多可以叠几个?可以说,弹窗设计的好不好,可以极大的体现一个设计师的基本功扎不扎实,别看一个小小的弹窗设计起来似乎非常容易,但面对不同的用户场景、业务背景,弹窗背后的思考从未停止,今天就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弹窗。

01弹窗的定义

在正式认识弹窗前,我们不妨设想以下的场景:你正在家中做事情,但是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你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事情去接电话,但是假如在智能家居环境中,你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自动接电话,同时你手中的事情仍然在继续中。

如果说把前者比喻成跳转的页面,那么后者就是弹窗,它能够在吸引你当下注意力的同时,不离开当前的场景。

目前设计界对于弹窗的定义多种多样,从外观布局上看,弹窗是页面上层弹出的容器,容器中承载着文本、按钮、选项、标签或表单等组合内容;从设计目的上看,弹窗是用户与产品间对话的一种方式,是对用户注意力的一种引导形式,根据抓取用户注意力的多少,可具体定义为Dialogue、Actionbar、Popover、Toast、Snackbar等等特定形式。

从广义上讲,弹窗其实并没有如它的定义那样框的那么死,有时候弹窗不一定有容器,比如追剧时常见的弹幕,也是一种新型弹窗;再比方说新手引导,也是一种弹窗。不过,咱们在这里谈论的还是狭义上的大家在规范中所常见的弹窗,那些非典型的弹窗就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之内。

02弹窗的组成

弹窗的基本组成可以拆解为:

遮罩弹窗主体(容器、标题、内容、动作按钮)关闭入口(不必要/模态弹窗没有)

1.遮罩

为了使用户更聚焦于弹窗,我们会在弹窗容器下方页面上方加一层遮罩,通常这种遮罩是半透明黑色,如果遮罩颜色越深,用户越能够专注于当前页面;遮罩颜色越浅,用户的跳出感越小,产品也更亲民。

当页面中出现多个弹窗时,也就意味着多个遮罩层,这个时候遮罩层的颜色该怎么确定呢?

根据各大规范,弹窗叠弹窗不建议超过三个,当弹窗大于等于3个时,遮罩的颜色就不再改变。这里再补充一点,当弹窗数量过多,一个叠一个,用户容易迷失放向,这时候可以采用位置错层的方法。

2.弹窗主体

弹窗主体可以拆解为标题、内容、动作按钮。

弹窗的标题和内容的书写规则,在后文中有详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弹窗的动作按钮一般不超过3个:

1个按钮:那一定是可以关闭弹窗的操作,比如信息公告类的弹窗的“我知道了”。

2个按钮: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一个是推进任务进程的动作,一个是取消。

3个按钮: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比如“了解更多”,但这会让用户离开弹窗,导致弹窗任务未完成,所以不推荐使用。如果有更多内容需要向用户展示,可以内嵌一个信息扩展,点击图标在弹窗下方展示更多信息,这样了解更多信息的同时,也不用离开弹窗。

至于弹窗按钮的位置摆放,有两种常见的摆放规则:等分居中摆放和某一侧摆放(右侧居多),不同平台有不同的摆法,接下来举例说明:

1)Materialdesign中右对齐

2)IOS中等分居中摆放

3)在Fiori规范中,手机端的按钮是等分居中摆放,但是在电脑端采用右对齐

3.弹窗的关闭入口

对于模态和非模态的关闭方式,从根本上说是很不同的。

对于模态弹窗,它的关闭方式只有做出选项选择后弹窗才会消失,包括“取消”选项。而非模态弹窗的关闭方式就很多了,总结下来有四种方式:

1)关闭按钮(叉叉)

通常是位于右上角,少数规范把关闭按钮放在左上角,只要保持一致即可。

2)取消按钮

通常和“确认”或者其他推进任务完成的动作按钮放在一起,成对出现。

3)ESC键

敲击ESC键,也可以退出非模态弹窗。Esc键是英文单词escape的缩写,在年由IBM的一位程序员创建,它的功能是“撤销”、“退出”。

尽管如今使用鼠标进行交互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出于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的需要,通过键盘完成交互是必不可少的,所以ESC按钮也是必需的。

而且这类快捷键上的优化能够大大提升用户使用效率,减轻用户的操作成本。

尤其在B端产品中,调用键盘进行操作优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用户爽点。

4)点击遮罩区域

遮罩区域就是弹窗背后的内容区,通常为了使用户更聚焦会加上一层暗色遮罩,当用户点击遮罩区域后,非模态弹窗会自动消失,不过为了避免用户误触,如果弹窗是表单等需要用户输入的内容时,这些内容要自动保存。

对于“取消”和“关闭”按钮,这里想要再阐述更清楚一些:先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假设你有一个爱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孩,你正在津津有味地追剧,结果他跑过来问你问题,他还没张口呢,你就捂住耳朵不听不听,这个呢就相当于弹窗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叉叉),不过关闭按钮仅仅存在于非模态弹窗中,用户可以不做任何选择地关掉弹窗,而模态弹窗要求用户必须做出某种选择,不给用户逃避的机会,所以模态弹窗是没有关闭按钮的。

然后小孩问你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你听了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和小孩说,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就相当于弹窗的“取消”按钮。

虽然“取消”按钮和关闭按钮(叉叉)最终都会导致弹窗关闭,但是从逻辑上而言,是不同的。

03弹窗的类型

1.模态amp;非模态

弹窗可以分为模态弹窗和非模态弹窗两种类型,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开发人员的术语。

当打开一个模态弹窗后,它所属页面的进程被打断了,必须等用户处理完毕模态弹窗后,才能够回到刚才正在进行的页面。

举个例子,你准备删除一个重要的文件,系统弹出一个弹窗,问你确认要删除吗?这个你时候你必须下一个明确的指令,选择删除或者不删除,然后你才可以离开当前界面,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模态弹窗理解为用户不得不做的选择。

再来看非模态弹窗,非模态弹窗允许用户在不打断当前页面的同时,去处理其他任务,举个例子,设计师们最熟悉不过的PS,你可以同时调用多个弹窗去更改画面参数,因为艺术创作是一个多线过程,艺术家可以想到什么参数就改变什么参数。

模态和非模态只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概念,而且不同的规范里可能对相似的某一类弹窗的称呼完全不同或者有轻微差异,接下来我分别根据Microsoft-FluentUI、Google-MaterialDesign、IOS规范中拿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弹窗类型详细讲一讲。

2.典型弹窗

1)Actionsheet

类型:模态弹窗

参考规范:IOSDesign

简介:Actionsheet一次展示和当前语境相关的两个或者更多的动作,非必要不要展示太多的动作选项,以及避免在动作列表中使用滚动条。

关键点:

动作按钮:把危险性选择(如清空、删除)放在最上面,把取消按钮置于底部。避免使用太多动作按钮让ActionSheet列表产生滚动条。毁灭性操作需要在视觉上突出。2)Modal

类型:模态弹窗

参考规范:Microsoft-fluentUI

简介:Modals也是一种模态弹窗,它需要人们把注意力从当前页面短暂转移到弹窗上,并且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和Dialog不同的是,Modal更适合长文本内容,如隐私条款、知情同意书等等,抑或是要求用户进行较为复杂的操作行为如更改页面设置。

3)Dialog

类型:模态弹窗

参考规范:Microsoft-fluentUI

简介:Dialog是一种模态弹窗,它需要人们把注意力从当前页面短暂转移到弹窗上,并且需要用户的交互动作。它基本被用于较为简单的场景下,如确认信息、删除文档、做出一个选择。

分类:

AlertDialogue:因为紧急信息、详情展示或者动作打断用户,用户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才能关掉弹窗。SimpleDialogue:展示会立即生效的列表选项,它不需要动作按钮。ConfirmationDialogue:需要用户确认当前选择,假如用户反悔了,可以在这一步修改。Full-screenDialogue:全屏弹窗会充满整个屏幕,包含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的动作,只适用于手机端。使用场景:

发生阻止程序运行的错误需要向用户展示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的关键信息,如决定、声明需要最高程度地抓取用户注意力关键点:

在当前强制要求输入的区域完成前,保存按钮处于置灰状态。在全屏弹窗上层允许出现一些简单的弹窗。标题保持简洁,最多不超过两行,假如长度不确定或者更长,把它们放在内容区而不是标题区。尽量减少使用Dialogue,因为它们毫无征兆的出现,会打断用户的进程。大多数弹窗内容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滚动条,如果非使用不可(如选择时间日期),保持标题和底部的动作按钮区域固定,遮罩区域的背景也不动。4)Drawer

类型:模态弹窗

参考规范:MaterialDesign

简介:Drawer是一种容器,它的性质和生活中的抽屉很像,通常用来放置和某个特定窗口相关的一些信息或者选项。默认情况下,Drawer是隐藏的,它通常是通过一个按钮或者菜单触发,从父级界面的一侧滑出来,所以它不能够脱离父级界面而单独存在。

关键点:避免使用drawer,现在流行的软件已经很少会使用drawer了,而且也不提倡使用。如果你想展示补充性的内容的话,不妨尝试一下panel、popover、sidebars、splitviews。

5)Popover

类型:模态、非模态

参考规范:IOSDesign

简介:当你轻触一个区域时,Popover会短暂的出现在其他内容的上层,通常来说,一个Popover包含一个箭头,指向它弹出来的位置。当你点击屏幕中的其他区域或者Popover上的按钮时,一个非模态的popover会取消显示。而模态的popover只能通过点击它上面的cancel或者其他按钮而取消显示。

Popover更最适合大屏幕的设备,并且可以容纳很多元素,包括导航栏、工具栏、tab栏、表格、图片、地图、传统视图等等。当Popover可见时,在它消失前,当前页面的其他交互是不能进行的。

关键点:

避免在iPhone中使用Popover:一般来说,Popover会在ipad中使用。在iphone中,通常会通过把信息展示在一个全屏的模态视图中来优化屏幕空间,而不是使用Popover。使用一个关闭按钮来确认。一个关闭按钮是值得加上去的,比如“取消”或者“完成”,当然如果空间不拥挤的情况下,还可以加上“保存然后退出”“不保存然后退出”这样的选项。一般来说,当Popover没必要再展示的情况下,它应当能够自动退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当用户点击了它区域之外的范围或者是对Popover做出某种选择后,它会关闭。如果需要在Popover上做出多个选择时,Popover应当一直显示直到用户做出明确的关闭行为。自动关闭非模态Popover时,总是自动保存。用户容易误碰到某个区域关掉非模态的Popover,除非是用户点击了明确的“取消”的按钮,这种时候才不保存工作。在屏幕上适当的放置Popover。一个Popover的箭头应当直接指向触发它的地方,因为Popover不能在屏幕上拖来拖去挪动位置,所以它不可以遮挡住屏幕上用户重要的内容,当然它也不能挡住触发它的元件。一次只展示一个Popover。同时展示很多的popover,会增加画面的噪声,致使用户疑惑。不要使用瀑布或者阶梯式的Popover,就是那种一个接一个的弹出来的。如果你想展示一个新弹窗,那就把打开着的先关掉。不要在Popover的上层再展示其他弹窗,除了Alert。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点击一下就能再打开一个新的Popover,避免多余的点击步骤。不要让Popover展示的太大。一个Popover不应该占据整个屏幕,只让它达到可以刚好可以容纳其中的内容,并且指向弹出它的方向就可以了。确保Popover看上去像Popover。尽管用户可以个性化改变一个Popover的视觉外观,但是还是要避免设计用户识别不出的Popover。当Popover包含标准的控件和视图时往往用户体验最佳。6)Snackbaramp;Toast

类型:非模态

参考规范:MaterialDesign

简介:此处将Snackbar和Toast放在一起讲,因为这两者十分相似但是又有所差异。

Toast属于一种轻量级的反馈,它比Snackbar的提示程度轻,常常以小弹框的形式出现,一般出现1到2秒会自动消失,但为了保持一致性,同个产品尽量使用同一位置。和Snackbar有所区别的是,Toast常常被用作系统提示消息,不包含动作按钮,可以出现在屏幕上中下任意位置,并且只有安卓中有Toast。

Snackbar被用来通知用户该程序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进程,也就是说Snackbar的内容一定是和用户当前操作相关的,而Toast弹出的内容和当前操作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系统提示,比如说“你收到了一条消息”这种。

Snackbar同样短暂的出现在屏幕的底部,不中断用户体验,也不需要用户任何操作,自己就会消失。它继承了Toast的所有基础属性,但是不同的是:

它常常只出现在屏幕底部可以出现0-1个动作按钮(不包括“取消”按钮)点击Snackbar之外的区域,它会消失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Materialdesign中已经不再推荐使用Toast而是更推荐Snackbar了,但是目前Toast在安卓应用上仍然在被广泛使用。

下面着重介绍一下Snackbar。

使用场景:既想要展示信息,又想最小程度地打断用户注意。

关键点:

文案内容和当前程序的进程直接相关。Snackbar中不能包含图标。尽量使用不透明纯色背景,也可以加一点点的透明度,只要文案清晰可见即可。为了和文案区别,动作按钮用不同的颜色强调。使用优先级最低的按钮样式,通常是文字按钮。动作按钮不是必须的,因为即使什么也不做,snackbar也会自行消失,最多加一个动作按钮,通常是“取消”。最快4秒钟,最慢10秒钟,Snackbar会自行消失。当同时有多个snackbar需要出现时,它们是一个一个出现的,前一个snackbar消失后,下一个才会出现。通常出现在界面的底部,并且要避免它遮住导航、频繁使用的交互组件等等重要的UI元素。只有当界面底部没有常驻的导航元件如底部tab栏时,snackbar才可以和屏幕等宽显示。当界面中有悬浮动作按钮(FAB)时,snackbar不可以和FAB重叠,而是位于FAB的上方,底部有常驻导航元件时同理。7)Tooltip

类型:非模态

参考规范:MaterialDesign

简介:当Tooltip通过鼠标悬停、聚焦、或者触摸后被激活,它会识别一个与之对应的元素然后在该元素附近显示简短、描述性的文案,通常是对该元素的功能解释,在停留短暂的时长后,Tooltip会自行消失。

关键点:

通常为了避免歧义和补充说明,Tooltip用来解释图像、图标、相似相关的元素,不会用来解释本来意思就显而易见的文字。文案只用文字,不要添加任何富文本信息如图标、图像。完整展示整个Tooltip的元件,避免因为靠近边缘而被裁切。只要用户的鼠标还停留在目标元素内部,Tooltip就不会自己消失,当用户离开目标元素后,Tooltip会停留1。5秒后消失。8)AndriodNotification

类型:非模态

参考规范:MaterialDesign

简介:在软件不被使用期间,Notifications提供关于软件简短、时不时的的相关资讯。这种资讯可以是来自其他用户的交流信息或者提供任务提醒。

Notifications如何被用户注意到:

显示状态栏图标在锁屏界面被展示发出声音或者震动在当前屏幕短暂的出现设备的屏幕闪烁一下9)Messagebar

类型:非模态

参考规范:MicrosoftFluentUIreact8.65.1

简介:显示软件或者文件的错误、警告、重要的信息。比如说,一个文档上传失败,那么错误的messabebar就会出现。

关键点:

通常一个Messagebar会显示在软件顶部,主操作栏的下面。比如说office的Messagebar就是在ribbon的下面,在文档画布的上面。多条信息可以同时出现,但是一个场景或者相关一系列场景应当一个只展示一个Messagebar。Messagebar很少是关于一个操作的直接反馈,而是展示一个用户应当了解的关于软件或者文档的总体的信息。使用图标来暗示Message的类型:比如说,信息图表就代表咨询类的message;盾牌的图标就代表和安全相关的message;警告图标代表非阻塞型错误警告;10)Coachmarkamp;Teachingbubble

类型:非模态

参考规范:MicrosoftFluentUIreact8.65.1

简介:Coachmark是为了吸引用户注意力并且增加用户使用他们的机会,当鼠标悬停或者选择Coachmark时,Teachingbubble就会显示。

关键点:

一次一个Coachmark只可以和一个Teachingbubble组合。Coachmark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应当减少使用连续的coachmark,它只在复杂多步骤的交互中会被使用,连续coachmark最好不超过3步。Coachmark只被设计来放Teachingbubble。不可以改变Coachmark的尺寸、颜色和动画。打开弹出窗口时,这个操作会减少用户。

04弹窗的设计原则

1.什么时候选用弹窗

弹窗作为一种容器,在选用时常常和抽屉、页面一起比较,那么在给定一个内容时,我们该根据什么来选择使用哪种类型的容器呢?

首先,我们先把这三个容器的定义搞清楚。

弹窗:在不离开当前页面的情况下,完成对某个任务的聚焦。抽屉:建立在父级页面的基础上的一个附加面板,在被需要时呼出。页面:处于最下层的容器,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容器形式。接着,在我们被给定一个需求时,要先分析这个需求,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1)信息承载量

既然是容器,必然有容量这一说,在这里用信息承载量可能更合适,信息承载量包括图片、视频、文本、表格等等各种形式的信息量,当信息量非常大,密密麻麻十分恼人时,弹窗自然是不被推荐使用的了,通常来说信息承载量大小有这么一个规律:页面gt;抽屉gt;弹窗。

不过信息承载量只是考虑的第一步,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方面,不是决定性因素。

2)页面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理解为与前一个或者当前页面的联系是否紧密。页面的独立性最高,当你不断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页面,常常会记不得上一个页面的内容,这就是因为这些页面的内容相对独立,关联性不大。

而我们仅仅是从定义上不难看出,弹窗和抽屉的独立性较低,弹窗的前提是不离开当前页面内容,甚至弹窗的主体不能够遮住当前页面的重要内容;抽屉是建立在父级页面基础上的,它是对父级页面内容的补充。

大多数弹窗是与当前用户正在执行的操作内容相关的,比如在表单录入的场景下,选择时间会弹出时间弹窗,选择地址时会弹出地址簿弹窗。

抽屉比较适合内容度较深、逻辑紧密、概括性简短的内容但不是时时必须展示的内容,如购物网站的目录导航、safari收藏夹等等。

而页面和页面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甚至可以毫无逻辑,比如跳转到一个莫名其妙的广告页面。

3)页面切换成本

当用户因为某个业务需求需要频繁在A和B页面间切换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切换成本。

抽屉有一个固定位置的触发按钮,所以当需要频繁操作时,用户能够快速找到并弹出抽屉,减少学习成本。

弹窗回到页面的速度也很快,如果是非模态弹窗,它可能会自行消失、点击遮罩区域消失或者点击关闭按钮消失,对于模态弹窗来说,只要用户做出了明确的操作后,弹窗就会消失,自然的回到当前页面。

页面是切换成本最高的,一般需要点击返回按钮,返回上一级页面,这个时候页面加载需要一定的时间,用户需要快速认知一个全新的页面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所以页面的切换成本最高。

2.弹窗文案怎么写

1)UXWriting规则

说人话:弹窗应与现实世界相关连弹窗应该使用用户的语言(用户熟悉的文字,短语和概念),而不是一些系统特有的专有名词。表述清晰无歧义:在弹窗中使用语意清晰的问题和选项,而不是让用户产生疑惑,令用户犹豫不决。简洁:在表述清晰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字数,一方面是因为弹窗的尺寸大小有限,无法承载太多的字数;另一方面,任何人都不喜欢长篇大论,弹窗做的就是帮助用户高效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一致性:同样的意思、同样的操作所使用的词语句子保持相同,比如说“编辑”和“修改”是差不多的意思,那么在这个系统中只能出现其中一个词语。2)标题

标题是用户第一眼注意到的内容,用户扫一眼标题来快速了解这个弹窗是做什么的,所以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弹窗是用户主动触发,弹窗标题应当包含触发该弹窗的动作按钮的文案,通常采用“动词+名词”的格式,这样用户才能通过标题确认自己进入了正确的模块。弹窗标题和内容是总-分关系。标题一般是陈述问题、询问行为或者做出行为建议,通常比较简短概括;内容是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解释以及操作的后果等等。标题中不要使用诸如“错误!”“警告!”这种带有强烈情绪的词语,而是使用带有信息的中性的句子,比如“某某任务终止”。

3)内容

用户不喜欢被责怪。避免使用针对性措辞,比如:你出错了!生僻专业词汇附加解释,尤其像金融类产品,里面涉及了大量专业词汇,非专业人士小白可能会一头雾水,这时候可以采用Tooltip形式,当用户悬停在该词汇上,显示对该词汇的解释。内容不必再重复标题中的文案。使用具体的可以付诸行动的语言,把重要的信息写在开头。可以在内容中添加一些可供用户参考的有用信息。4)如何优化按钮文案

操作清晰可预测。减少使用中性词,从而避免用户停顿思考,让用户看到文本的瞬间就明白按钮时会发生什么。

优先考虑“动词+名词”的形式,如果不能够这样表达,再去考虑“确认”“取消”“关闭”这些中性词。

5)反馈

操作后的反馈对于用户体验也很重要,正如你打游戏通关时,系统会发出喝彩的声音,比如你提交了一个表单弹窗,当你提交后,应当显示提交成功的反馈。

成功:告知用户结果或者当前进程失败:告知用户失败的结果、失败的原因、如何解决问题

3.滚动条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在各大规范中都不推荐使用滚动条,因为首先弹窗的内容承载量就不大,如果是业务场景复杂的弹窗,我们可以采用Tab或者分步弹窗,尽量去避免在弹窗中使用滚动条。

那么,如果不得不使用滚动条的情况下,有几点要注意:

内嵌表格弹窗:当表格数据很少时,表格中不含滚动条;当表格数据列较多,出现水平滚动条;当表格数据行过多时,设定固定高度的表格,出现垂直滚动条。一般弹窗:禁止使用水平滚动条,垂直滚动条出现时,要保证遮罩内容区的滚动条保持静止,否则局面会变得混乱不堪。当关闭弹窗后,内容区的滚动条恢复运动。

4.弹窗尺寸

1)Web端

调查市面上的电脑分辨率,从数据图中可见,分辨率*是主流,最小的分辨率是*。

俗话说“一个水桶,盛水量得看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弹窗能满足*的分辨率,就可以适配市面上所有的电脑。

宽度:最大宽度一般在px左右。最小宽度由各个平台制定高度:最大高度是px左右。具体计算:px-浏览栏顶部高度(60~px)-系统底部工具栏高度(40px)=~px,再加上弹窗不能像个充气的气球一样挤满整个屏幕,肯定还要留一些安全边距(每个平台的安全边距不一样),我们再取个整——px左右是最大高度。

各个平台根据自身业务量和需求的差异性,可以根据内容量再给弹窗的尺寸分类,常见的可以分为:超级大、大、中、小尺寸,比如蚂蚁中台的Alert的几种尺寸:

2)手机端

手机端的弹窗一般都是全屏显示,除了一些特殊的弹窗类型如Alert,Error,Notification会有固定的尺寸规范。

5.弹窗的两种生效模式

弹窗中有两种生效模式:即时提交模式(immediate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