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信心的5个好方法,家长可以借鉴
2025/3/30 来源:不详在小区花园中如果仔细看看每个孩子就会发现,有的孩子眼神明亮,行为大胆,乐于和小朋友推荐自己,能组织同龄人一起玩耍;有的孩子胆小怯懦,常跟在大孩子身后,新奇的玩具总要等别人不玩了才敢拿起来。两种不同的表现,其实是孩子自信心的外部显露。
自信是对个人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肯定,是儿童成长中的价值核心。有自信的孩子,对自己的表现有积极的衡量,敢于承担责任,也勇于承认错误,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
自信心如此重要,家长应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呢?
1、适度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单纯依靠父母的鼓励和表扬,没有个人行动作为基础,不仅不会让孩子自信,反倒会让孩子过度膨胀,像气球一样一戳就破。真正的信心是基于对自己能力客观、正确地认识,知道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哪里,孩子才能真正建立起自信。
所以,遇到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尝试做选择,为自己的行为把关和承担后果。通过自己思考、决策、实施,孩子会从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最大值,感受到自己的强大和不足,逐渐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2、不要嘲笑孩子
设想一下,当孩子好不容易动手折了一架纸飞机却被挖苦“这是什么破玩意”,当孩子试图拿彩笔画出花园时却被讽刺“乱七八糟的太难看了吧”,孩子还会乐于行动吗?
意大利歌剧家卡罗素曾回忆,有一次他兴致勃勃向老师唱起刚学会的一首歌,却被嘲笑“像风吹百叶窗”,这让他很受伤,一度对唱歌失去了所有兴趣。幸运的是卡罗素的妈妈一直鼓励他“很有天赋”,才让他渐渐捡回了信心,最终一唱而红。
不少家长喜欢拿孩子取乐,或是试图用“挫折教育”来激励孩子成长,但嘲笑和挖苦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很失败、很无能,自尊心受挫,不知道如何处理,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3、为孩子培养一个长处
怎样能让孩子认为,自己有他人比不上的优点?帮孩子培养一项特长,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孩子音乐天赋突出,可以尝试学习一门乐器;如果孩子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可以引导孩子锻炼体育特长;如果孩子都不感兴趣,那么喜爱阅读、善于倾听、乐于助人也可以成为孩子的独特之处。
4、不要老跟别的孩子比
美国心理学家米切·普林斯坦利用10年时间追踪了个孩子,他发现,被父母无条件接纳和喜爱的儿童,长大后也会生活得更好。
孩子的自信不是在比较中产生的,而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与肯定,是“向内的力量”。所以,无论孩子是更优秀还是更平庸,家长都不要随意将孩子与他人比较,而应发自真心的赏识自己的孩子。
南京聋哑学校副校长周弘倡导,父母应当采用“赏识教育”,肯定自己的孩子。他也采用这种教育理念,将聋哑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
5、让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
“被人需要的人是最快乐的”。想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不妨学会“示弱”,遇到困难时适当地向孩子求助。
例如,可以在家务繁重时,请孩子帮自己分担一些家务,并在孩子完成任务后及时的表达感谢,“如果不是你帮忙,妈妈自己很难这么快就做完家务!”孩子从中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变得更加自信、更有责任感。
3-6岁好行为好习惯养成绘本:小象成长故事(套装共4册)培养乐观、自信、有自制力、受欢迎的小孩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9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