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天茶马古道游记,从郑州出发,云南贵州
2023/6/6 来源:不详具体路线安排可以看文章,这十四天每一天的行程安排都有,这篇文章主要是这十四天在路上的有趣见闻和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艺术考察的目的与意义
为了创作出更好的毕业作品,增长我们对不同风土人情的了解,美术学院组织了这次为期十四天的艺术考察,这次艺术考察的路途遥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建筑、绘画等不同方面的差别,亲身体会到书里描绘的景致,为我们的毕业创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段时间流行这么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这十四天的茶马古道考察是我至今为止走过最远的旅行,从开始出去的兴奋,到看景点的乏味,直至后来的归心似箭,这次毕业考察更像是我们班的毕业旅行,和好朋友结伴而行出去耍耍。各地的风景就像张大千笔下的美人一样,千姿百态各有风采,一路上我们也体会到了很多知识,以前只是从书本上看到知识,现在真正的体会到又是另一种感受了。这14天的茶马古道旅程,有多半时间是在大巴车上度过的,我们就像是穿山甲,乘坐着大巴车穿行于山脉之中。
二、艺术考察地区情况介绍
永乐宫的壁画很是有名,我们曾在美术史的课本上学到过。到了永乐宫之后,墙壁和屋顶上的精致细腻的壁画,让人为之赞叹。除了飞天的壁画,我更加欣赏永乐宫的建筑,那优美的飞檐,精致的瑞兽,让我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构思巧妙。院内有一些大树,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小雨天气,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树上的青苔和小蘑菇生机盎然,仿佛院里的小精灵兴奋地向我们打着招呼。
我欣赏到广汉三星堆的神秘威严,声乐馆里的定向音响,传出乐器空灵的声音,音乐感染力极强,让人有一种瞬间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错觉,而且它不会影响到其他观赏者欣赏其他乐器,如果这种定向音响能够推广到各个博物馆就好了。青铜馆内的气氛烘托得很别致,饰有各种花纹的青铜面具被展示在红绸上,首先给我们以视觉上的冲击感,幽暗的灯光更烘托出青铜面具神秘而威严的独特气质。综合馆的通天神树从气势上就独树一帜,神树身上的花纹以及它所代表的象征意义都具有神秘的色彩,引人探究。
成都博物馆中自由参观,我一开始是随意转,看到好玩的精致的物件就走过去看上几眼。后来在张大千艺术馆我看到了讲解员在给两个中年人讲解画作,是上前倾听,讲解员生动详细地介绍了张大千的一些绘画特点,对比了它不同时期的仕女图作品,让我觉得博物馆中这么多优秀的作品不应该被我走马观花式的浏览,让我反思到以后去博物馆,一些感兴趣的展厅一定要请馆内的讲解员介绍或者提前做好预习,要有计划的游览,而不是毫无目的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我喜欢大足石刻,它讲述了绘制在墙壁上的佛教故事,这里的讲解方式也比较独特。讲解员会给游客每人发一个耳麦,一个导游是一个频道。游客戴着耳麦可以听到讲解员清晰的话语,这种耳麦让我很感兴趣,如果之前去的几个景点能够有这样的耳麦就好了,讲解员清晰且快速的给我们讲解了那斑驳模糊的壁画,使我们了解壁画的内容和保存壁画所设计的通风避水机关,使我惊叹于古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工匠技术,我们去的那一天,一些壁画还在进行修缮,而那些修缮的建材至今还是靠工人们扛上去的,无法想象当时的人们建筑工具没有现在发达,他们又是如何打造这些壁画和洞穴的。
我们参观了民族村,民族村里的人们热情淳朴。他们有系统的信仰语言和制度体系,民族村里有20多个不同的民族,他们会向我们介绍自己的文化,拿着景区的地图,看着手机的定位,我们走过了很多民族的地方,了解到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特色以及他们的信仰。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碰到了杨老师。杨老师每到一个部落,就会和他们进行对话,也就是文化交流。逛了民族村我才知道,原来大理的全称叫做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的一个讲解员告诉我们,白族的雪花银是特别有名的,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中间的雪花银说的就是白族提炼出来的银子,是含银量最高的银子,也是古代的贡银,讲解员告诉我们雪花银的含银量高达99.9%,煮水喝会释放银离子,对身体有益,所以白族的女子喜爱佩戴银饰。
当我们到达成都的时候,明显能够感受到成都人的舒适惬意。成都的空气湿润,据讲解员说让我们观察一下成都人在街上行走的步伐,一般都是悠闲的,不急不躁的,如果有一两个人步伐匆忙,那么一定是亲友叫着去喝茶或者打麻将三缺一。吃过晚饭后听着那首赵雷唱的《成都》,伴随着熟悉的旋律,在成都的街头漫步,成都的宠物狗很多,每走几米就会发现有人在遛狗。这些狗狗们毛发油光发亮,体型很是圆润。这儿的药店也很多,零星地散落在各种餐厅附近。也许是这里的辣椒让人欲罢不能,而游客的肠胃又受不了吧。成都有名的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组成的,我认为它其实是小吃街和商业街相结合的景点,里面的人造景也确实很有氛围。
当车子开往重庆的时候,天色渐暗,点点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重庆的夜景就像是一个大型的灯光秀秀场,让我们连连赞叹,但是重庆夜晚的洪崖洞就像是有着万种风情的海市蜃楼,进去之后会发现,里面的建筑只有几层是热闹非凡的,有几层楼道是萧条的,关闭的商店,斑驳的墙面,昏暗的灯光,和外面的熙熙攘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不就是“海市蜃楼”嘛。
看了这么多的景色,我们在生活上也遇到了有意思的事情,一天我们游览一个古城,在古城中吃晚饭,然而这顿饭并不平凡,我们点了一桌菜,吃完之后结账时才发现,老板上菜时端上来的米并不是送的,而是要收费的。后来我们学会了吃饭前先对菜单,不是自己点的东西,一定要和老板核实清楚。虽然看起来有些斤斤计较,但是出门在外谨慎一些还是比较好的。虽然这些只是个别案例,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监管部门的一些缺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景区的监管会越来越规范,保障游客的消费权益,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旅游。
在攀枝花的时候,我们吃饭时还闹了笑话。我们点了一份农家汤,上菜之后发现是一份无味的清水煮菜,还上了一份由小碗盛着调料。我们以为是要把调料倒进汤里,但是倒进去之后发现这份菜并不好吃,所我们基本上没有动这道菜,在结账时,我们觉得有些浪费,就和服务员说要打包回去。服务员在打包的过程中和我们说“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份料倒进汤里呢”,经过一番交谈,我们才知道那道菜是要把汤倒一点点进料碗里夹着菜蘸着吃的。这件事情也告诉我们,在外面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多问,就像这饭菜一样,如果我们不自以为是,可能我们就会品尝到不一样的美味。
在景区里我们还学会了要还价,虽然杨老师一直在强调不让我们在景区里买东西,但是在景区里碰见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会想要买下来,不过在景区里我们学会了还价,璇要买一个银镯子,老板要价元,实在是觉得偏贵就和老板还价,后来竟然还价到80元,老板还表现得很干脆,嘴里说着亏了手里却在给我们快速打包。虽然享受到了还价的快乐,但是还是会觉得自己买亏了。
在有一段的路程上海拔高达米,耳朵偶尔也会出现闷闷的感觉,咽一下口水耳朵听到的声音会清晰很多。在海拔高的地方会发现膨化食品的袋子特别胀,像是充满了气随时都会爆掉的气球,让我一度以为是膨化食品坏掉了,但是它又没有过期。后来到了海拔没有那么高的地方,膨化食品的袋子又不那么涨了。听到车上的讨论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海拔的原因。攀枝花的芒果特别有名,我们去水果直销店买了芒果邮回家,同学们有要一箱的,有要好几箱的,光我们班就买了几十箱。回去之后大家一起聊天还笑称“我们一个学院的学生养活了一个果园”。
在车上的旅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被迫”睡觉,看着那如诗如画的风景,眼神逐渐迷离,后来合上了双眼,睡醒之后才意识到“咦,我刚刚怎么睡着了?”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搜寻当地的特色美食,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在各地的旅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情和温暖,每当和他们谈论当地的特色美食时,他们都会积极的推荐我们去品尝一些实惠美味的当地特色。
这一趟旅行让我们知道了以后旅游要带哪些东西,让我们学会在旅途中怎样照顾好自己。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杨老师的“硬菜”,在考察的后半段时间里,我们也学会了提前一天买些肉菜和水果。这趟旅行虽然疲惫,但是也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了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可能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懂得那份感受吧。回来的路上格外兴奋,看着窗外车辆飞驰而过,带起的风吹起地上金黄色的落叶翩翩飞舞。
三、艺术考察主要工作任务
这次艺术考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领略一路上的风土人情,为我们的毕业创作收集素材,当然,这次旅行也算是我们班集体的一次毕业旅行,为我们在大学为数不多的集体活动历程中,又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四、艺术考察总结
在这趟旅途中,两位领队老师也做了不少贡献,郑老师和杨老师在路上的互相逗趣,带给我们很多的欢笑。杨老师的“硬菜”,更是引领了我们车的硬菜风潮,两个班的同学们互相配合团结互助,我们的导游丁姐在整个旅途中安排有序,使我们整个车的行程都井井有条,司机师傅的精湛车技,让我们安全度过了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这是一次令人心情愉悦的茶马古道考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