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致生活与粗糙生活的选择,看古今雅俗观

2022/10/11 来源:不详

怎样才能查出白癖风 http://m.39.net/news/a_5992944.html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美是难的,因为问的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而是什么是美,千百年来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糊涂君今天不想讨论什么是美,而是想说说雅俗二字。

儒家文化心理对雅俗观的影响

如果糊涂君问你们什么是雅?什么是俗?你们可以给糊涂君列举出一大堆例子,但是那些真的是雅吗?或者是那些真的很俗吗?对于雅俗的探讨,实际上从千百年前就开始了,然而到现在也没有个固定的标准。为什么音乐要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为什么在民众意识里,二胡比琵琶要俗?为什么同样是跳舞,青楼里花魁的献跳的舞蹈就要比金銮殿妃子献跳的舞蹈要俗?这都是习以为常的事例。

在古代,动辄就有“雅士”和“俗人”之分,比如《红楼梦》里,妙玉就因为林黛玉品尝不出茶水的稀有而说她是个“俗人”,可是放眼世界,说谁俗都可以,就是不会认为林黛玉俗呀!在先秦时期,“君子”“小人”的地位也大不相同,而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物品质,不同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于你被划向哪一边。在《论语》中,孔子动不动就拿君子和小人出来溜溜,一生气就骂自己的弟子是“小子”,比如《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还有什么“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两句主要是讲君子良好的品德的,而小人常给别人添堵,这主要比较的是君子与小人的个人素质。

但是最开始划分君子与小人凭借的是受教育程度,比如君子就是受过教育却德行方正的人,而“小人”除了指那些卑鄙无耻之人,还包括不识字的一般百姓,如此区别,更多的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毕竟儒家崇尚的是“礼乐制度”,还说什么“不学礼,不知义”,这里体现的是教育给普罗大众带来的作用,但是这种划分方式,对中国的文化心理有着奠基性的效果。比如后代“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这两种人才选拔制度,选拔的决定性条件就是人品要好。

现在的网络热词“清流”,在魏晋时期也很有市场,如果你行事风格特立独行,不被世俗左右,那么就可以进入“清流”领域,最著名的代表就是竹林七贤。而众所周知,竹林七贤里的大明星是嵇康,一曲《广陵散》至今传说。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毫不掩饰自己对嵇康的仰慕:“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嵇康出身于士族,有钱有地位又很帅,但是他坚持不出仕,这让世人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有一个死对头钟会,就是那个让嵇康宁愿磨铁也不愿意理会的主,虽然官至高位,但是世人特别鄙弃他,对他的为人十分瞧不起,是不折不扣的“浊人”,这种划分则偏重于人物气质。

相较于隐居避世的陶渊明的风评,热衷于干谒的李白明显不如。而王维在《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成为了雅士生活的理想片段。与此同时,唐朝高僧王梵志的一首《吾富有钱时》就被化为“俗诗”之列,为什么呢?糊涂君放出来让大家品品。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说来说去,讨论的是有钱没钱的区别,在古代,讲究的是“钱财乃身外之物”,所以你明晃晃地公然讨论有钱没钱的区别,这在当时人看来是十分耻辱的一件事。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古代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宁愿吃土也不愿意说自己家没米了。想要生活安乐,没有物质基础怎么行?没有钱那就去挣呀!

可是古人就很有意思了,商人的等级连市井之徒都不如,不可以坐轿子,也不可以穿华衣锦服,就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就算宋朝商品经济已经十分发达了,商人的地位还是没有丝毫改变,政府更是想尽法子“重农抑商”。所以其实综合看来,古代的雅俗之分更加看重的是个人修养以及审美趣味。

财富地位影响下的现代雅俗观

说完古代那些雅俗观念,我们把目光放到现代社会。现在特别流行的一个词是“精致生活”。什么是精致生活?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每个月赚元,但是我每个月把元用在去旅游、看电影、听歌剧之类的活动上,还要把元花在高档包包、大牌化妆品和首饰这类的奢侈品上,拥有就是幸福,虽然接下来每天吃泡面,但是还是乐在其中,说到底这就是“伪精致生活”。

在媒体和社交网站的影响下,我们习惯照搬别人的生活模式。在微博上,高富帅晒出头等舱的机票,于是很多人开始羡慕他不用工作就可以每天巴黎华盛顿纽约到处跑,那一张张旅游打卡照变成赤裸裸的“晒幸福”,所以前段时间桂林航空毁于网红的事件就很有说服力,为了“晒”出优越感,做出一些违规的事情也在所不惜。还有偶像剧式的恋爱观也影响深远。当年慕容云海在热气球上跟楚雨荨深情告白,这一幕酸倒了多少人?还有叶烁潜入海底寻找珍珠跟慕容云朵告白这一段也是名场面。看了那么多的偶像剧,于是大费周章的告白方式也是一段感情不可或缺的元素,追求浪漫成为谈恋爱的一种模式。

还有一些优雅的女士下班后会用两个小时化一个精致的妆容,然后婷婷袅袅地前往歌剧院听一个小时的歌剧。每次国外知名电影宣布定档,一定会有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努力争当第一批观影人。精致人偶尔也会出入高档会所,喝着醇厚的白兰地,并对比评头论足一番,闲余时间也会有选择地去咖啡馆来一杯现磨咖啡,或者是带上一本世界名著在公园打发时光。这种种方式难道不是文雅的表现吗?岁月有限,选择精致的生活不是更有价值吗?当然,这无可厚非,如果糊涂君有钱有闲也会满世界打卡,寄出一张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悠闲生活。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自己的省份兜兜转转,就算他们手头有多余的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存银行生利息,而非选择一个远方去征服,你跟这些人讨论诗与远方,就如同跟屠夫讨论养宠物猪的幸福,他们会觉得旅游就是浪费钱。与其用大笔钱去买一个几克拉的钻戒求婚,他们更愿意用一束蔬菜花束就把你收服,毕竟求完之后还可以进厨房物尽其用。你跟他们讨论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哪个歌剧院比较出名,他却宁愿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抖音。当电影预告传得沸沸扬扬时,他们却在询问什么时候这部电影可以在播放平台观看,他们仿佛并不存在求胜心理,只求平稳度过。

老朋友见面,有些人更喜欢在家里泡一壶铁观音坐谈。日常的话,速溶奶茶就可以打造良好的心情。不管是出去会客还是去上班,总不乏一些人素面朝天。当然,大妈们还很喜欢穿着睡衣去菜市场买菜呢!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都有非常正当的理由容许存在。

那么说完上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觉得哪种生活更优雅呢?毫无疑问,是前者。那么后者真的很庸俗吗?是因为对生活细节缺乏用心而导致的俗气吗?或者是斤斤计较的金钱观劝退了很多人?当前者认为后者毫无仪式感,是在浪费生命时,后者又何尝不觉得前者是在扭捏作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生活的态度也的确有很多不同点,人是独立的个体,是希望精致生活还是活得粗糙都是个人的权利。值得一说的是,古代如此看待品行对雅俗的作用,但到了现代社会,一个渣男人人喊打,但是你却不能否认他在过着优雅的生活,他的审美还是很在线。所以实际上在古代界限分明的雅俗之分,到了现代这条线反而模糊了。什么是雅,什么又是俗,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现代提到的雅俗之别,是出自古建筑园林艺术家陈从周的《说“屏”》: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的确,现代社会,个人的消费观更多的是取决于经济水平,而娱乐方式则取决于审美水平和思想高度,如果一个人从不觉得逛画廊是一件十分优雅的事情,那么那些价值连城的名画还不如一张草纸。

当实用主义与精致主义各占一半江山的时候,你往往没办法去否定任何一方,尽管你更赞同其中一方。所以最后糊涂君想说,雅俗是难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林深时见鹿,清醒时作文的

糊涂青年说原创的文章,有点长,码字不易,如果喜欢就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1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