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都不敢这么编,让老美频频破防的日版

2025/3/9 来源:不详

各大平台搜索:

极战术

让外行人看更多“门道”!

年初的互联网舆论场,就曾因“流浪气球”事件而闹得不可开交,对此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也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交锋。有观点认为这是老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而为之,也有人说是老美军队在“秀肌肉”,更有人说老美是为了解决领空的间谍威胁。

(不少网友都在调侃,F22战斗机的首次战绩是一只气象气球)

不过,以上都非小编擅长的领域,今天要讲的其实是更加古早的“流浪气球”故事。可能还有些小伙伴不知道,上一次放飞“气球”到老美家的是咱们国家的“邻居”-日本。当然,此气球并非气象气球那么简单。

因为早在二战期间,日本就利用气流向美国“投射”了多个气球炸弹(Fusenbakudan)。这种气球炸弹被称为“風船爆弾”,是日本陆军于太平洋战争时期开发的远程攻击武器,用于对北美大陆的空袭行动。

(大轰炸结束后的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对日本进行的一系列大规模战略轰炸)

(柯蒂斯·爱默生·李梅(CurtisEmersonLeMay)美国将军中的战略轰炸思想信奉者与实践者,人称“烧烤大师”。其指挥的两次东京大轰炸又被称为“李梅火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接连实施空袭,给日本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当时的日本不顾一切地寻找复仇手段,无奈那时的日军在多个战场都节节败退,尤其是经过中途岛战役后,日本军力从此走向了无法挽回的没落。通过海上力量打击美国的计划几乎成了泡影。

(二次大战时期,日本气象专家荒川秀俊提议利用大气环流,把"气球炸弹"送到美国本土引爆。日本战败后,他本人也因此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战犯,喜提7年监禁)

在日本接连败退的大背景下,接替东条英机(東条英機)出任日本首相的小矶国昭(こいそくにあき)为了扭转战场形式,决定采纳了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利用太平洋的西风带,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放出,以期达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目的。

(气球炸弹从日本到北美的路径图。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海军训练视频)

荒川秀俊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虽然看似无厘头但其实是有理论依据的。虽然气球本身无动力,但它自日本本土出发,可以利用西风使其穿越太平洋。只要是顺着气流,就能让气球顺利抵达美国。在当时的日本军方看来,只要计划顺利日本将可能扭转不利的战况。

(利用太平洋的西风带,将气球改装后装上炸弹放出,以期达到轰炸美国本土的目的)

至于气球炸弹则是由日本军方开发,因为在当时提出的“世界大战决胜兵器”中。就提到了可以攻击美国大陆的“超远程飞行器”,这其中就包含了气球炸弹这个方案。

(气球炸弹图)

根据日本陆军的说法,气球炸弹是在19年左右构思的,灵感来源于相关项目负责人在百货公司看到广告气球,就想出了将其用于空袭作战的想法。在日本的科学和工业研究所努力下,一种通过用氢气填充由日本纸和魔芋胶加工而成的气球诞生了。

(制造气球本体专用的“小川和纸”。后来随着增产的命令,该纸的制造方法被传播到日本各地纸张产区,以便每个地区都生产用于气球炸弹的纸)

(日本女学生被征召制作气球。当时的日本青壮年都去打仗了,后方的制造业几乎全部由妇女儿童负责)

出于这个原因,像魔芋、桑葚等一些食材都从当时日本人的餐桌上消失了,因为它们将被用于制成武器。加工方式大概为:将5层天然纤维的纸张,用魔芋胶粘贴在一起,干燥后在表面加入氢氧化钠一类的溶液用于加强魔芋胶效果,最后将之作成一个纸制气球。

(有不少被动员参加学生劳动的女学生回忆说,当时被告知自己将制造气球炸弹,并在军警的监督下日夜工作)

(气球尺寸与人体模型对比,足见其尺寸巨大)

(气球炸弹的结构,而且当时日本还做过携带生化武器的方案)

气球的直径约为10米,总重量为公斤,武器包括一枚15公斤炸弹和两枚5公斤燃烧弹。虽然它是一种非制导武器,但自动保持高度的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利用西风使之穿越太平洋,稳定地抵达美国大陆,防止气球因夜间温度下降而掉落的改进是必要的。

(大概是满配置状态的气球炸弹)

(当高度降低时,调节装置烧断悬挂配重的麻绳,使气球变轻并再次升高)

(美国军方拆解的炸弹细节)

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应用气压计调整的高度保持装置。启动时,氢气逐渐从气球中释放出来,气球的高度降低。当高度降低时,气压的变化导致组件收缩,并且电流流过电热丝,将悬挂配重的麻绳烧断,使气球变轻并再次升空。这种装置可让气球的续航延长到了两天两夜。至于降落时间,气球炸弹则是采用的计时器,而且军方还研究了如何用气球运载2-名士兵等。

(在二战中日军曾多次使用生化武器)

此外,日本军方还考虑了正在研究的生化武器的安装(炭疽,瘟疫等)。虽然行动本身被批准了,但最终不知是因为技术原因还是畏惧于盟军的报复,对美作战的气球并没有装载生化战剂,所以生化战没有实现。

(二战鬼子陆军和海军确实是俩对头。出自动漫《次元舰队》)

(气球炸弹的主要部件)

年陆军将气球炸弹作为特殊武器投入实际使用,初期气球还曾被用于散发反对苏联的宣传传单,以及准备在未来用于进攻海参崴。而在日本海军序列中其被称为“8号武器”,海军的设计是一种带有蒙皮能加压的气球,准备安装在潜艇上推进到美国的沿岸进行投放。不过,随着后期日本海军在战场上被“彻底打服”,所以将所有气球炸弹的研究和实施移交给了陆军。

(组织释放气球)

从年11月到年月,日本军方组织从一宫、千叶县、大津、茨城县和福岛县等沿海的基地,释放了约个气球,估计约有个到达美国大陆,(美国有记录显示找到了个)根据战后美国军事专家的的調查,其最远来到了到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为此,美国本土遭到了直接打击,造成部分平民伤亡,及较频的森林火灾。

(气球炸弹造成伤亡的新闻。据称,事发时几名遇难者在树林中发现了一个气球炸弹。出于好奇将它运回营地,结果不慎爆炸)

年5月,美国俄勒冈州的六名平民在一次野餐中,因接触到了卡在树上的未爆炸气球炸弹而丧生。据称这场惨剧是日本“气球炸弹”在美国造成的唯一直接伤亡,也是整个二战时期交战国在美国本土制造的唯一伤亡事件。至今当地还矗立着气球炸弹事件的往生者纪念碑。

(被挂住的气球炸弹)

同时气球炸弹还卡在了原子弹的钚生产厂(华盛顿里奇兰汉福德工厂)的电线中,导致了短暂停电。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推迟了原子弹天问世,另一方面,有理论认为该工厂有备用电源运行,对原子弹的完成几乎没有影响。不过,气球炸弹引起火灾这点倒是真的。

(由于携带了炸弹和燃烧弹,气球炸弹袭击极易引发火灾)

但由于美国人很机警,只有初期在报纸上登过一次,然后就采取了严格的新闻管制措施,防止消息泄漏,这让日本无法透过美国的媒体报道确认战果。

(在堪萨斯州发现的日本气球炸弹)

同时,美军通过分析拾获的气球,推测出气球制造工厂大概位置,对这些位置加强轰炸,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工厂四处迁移。

因不知战果如何,加之本土工业遭空袭损失惨重,此后便中止了此项计划。以至于直到战争结束,除了一份报告外,日本完全不知道气球炸弹的影响,令日本“制造恐慌”的战略意图付诸东流。

但是,气球炸弹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确是很大的。除了造成的火灾来引起的恐慌,美国军方还担心气球炸弹会携带生化武器。所以在调查未爆弹时,参与的专门人员都会戴着防毒面具和防护服。在此期间据说有多达名细菌专家被动员进行调查。

(美国军方检查气球。当时确定其为纸质,但無法无法辨别是如何粘合的)

那么,这些“风船爆弹”的战果如何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气球炸弹都没有抵达目标,不少都坠入海洋或者偏离航道,漂到了阿留申群岛、墨西哥和加拿大。只有少量最终成功抵达美国本土,甚至还有小部分被吹回了日本。

(气球炸弹在阿图岛附近被美军击落)

但是,这个最早的“洲际武器”把美国人着实吓了一跳,对此老美也是高度警惕。不仅海边建立了望哨,还派出战机拦截,但拦截的效果欠佳,只击落了20个气球。随后,美国当局调整防御战略,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防范森林火灾上面。

(要说老美对气球炸弹心理阴影有多大,游戏《红色警戒》/《RedAlert》中的“升阳帝国”其中有一个技能就是它)

(游戏中的气球炸弹实战。投掷大量的慢速气球炸弹到敌人头上,还可以手动操作方向)就算到了战后的年11月,盟军最高司令部还曾发布指令,禁止日本对航天器进行研究、实验等。而这项禁令也包括了气球。在年4月,盟军占领期间战后第一批广告气球在日本剧院的屋顶升起,但两天后被禁止使用。原因是它让人联想到气球炸弹...

虽然,气球炸弹并未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回天武器”,但其理念却是跨时代的;它作为战时科学的产物,几乎没有制导,但却成为了二战中行程最远的武器,也是历史上第一种“洲际武器”。而且从一些影视作品和游戏中的频繁亮相来看,它的确给老美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以现代科技水平制造可遥控操控的气球炸弹,目前还真没有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0:25

祝君阅读愉快

极战术国外各色军警战术视频、资料分享、分析、翻译。为军警战术知识及周边的分享平台,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如有合作事宜请私信后台。同时,本站从未授权他人举办线下活动,相关信息请以平台发布为准篇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8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